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兒童與青少年常見。由於患者最明顯的症狀是以耳垂為中心,向下、向前、向後的腮腺部位腫脹並疼痛,因而得了個“大嘴巴”的綽號。提及“大嘴巴”,不少人還存留著兒時染病時的記憶,可對於這種疾病的認知,仍存在不少誤區。
誤區一:腮腺不腫,病情不重
6歲的文文在幼兒園裡染上了“大嘴巴”,年輕的爸媽看到腮腺腫得不厲害,並沒當回事。直到幾天後爸媽覺出不對頭:文文連續發燒不止,並出現嗜睡症狀。送至醫院時,小女孩已被診斷因流行性腮腺炎並發腦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好發於5至14歲的兒童,一般腮腺腫大可長達10天。不少家長以為:腮腺腫得越厲害病情就越重。其實不然,因流腮引發的一系列並發症,其危害性遠遠超出了流腮本身。就以流腮並發腦膜炎、腦炎為例,並發比率可占所有患者的四分之一。但臨床發現,部分患兒染上腦膜炎時,腮腺並沒有腫大得出奇,少數孩子的病情還會隱匿,腮腺根本沒有腫大。因此,孩子得了“大嘴巴”,家長要格外留個心眼,發現有持續高熱不退、頻繁嘔吐、精神很差易嗜睡等危險征兆,即使腮腺不太腫,也要第一時間去醫院就診。
誤區二:腮腺腫大,定是流腮
“方迪又得‘大嘴巴’了。”聽到這個消息,老師和同學都很不解:患過流腮不是可以終身免疫嗎?去年他剛生過,怎麼又會“中招”?來學校請假的方迪爸爸道明緣由:原來兒子上次得的是化膿性腮腺炎,這次才是真正的流腮。
引起腮腺腫大的原因有很多:腮腺管堵塞、腮腺管開口畸形、化膿性腮腺炎……流腮,只是眾多腮腺腫大病因中的一個。作為病毒傳播的疾病,患過流腮的人群絕大部分可以終身免疫,但並不代表患者可免疫所有腮腺炎。一般而言,出現腮腺腫大的患者最妥當的做法是前往醫院就診,並由專業醫生仔細詢問病情、檢查腮腺腫大情況、查出真正病因,切莫自下結論,以免耽擱最佳就診時間。
誤區三:年齡越大,危害越少
20多歲的小莊近來突然發燒,臉頰兩邊也隨之腫了起來。經醫院診斷發現,自己患了素有“孩子病”之稱的“大嘴巴”。小莊本以為自己已成年、抵抗力夠好,並沒放在心上。可幾天後覺得腎部不適,再診斷的結果讓她頗為詫異:流行性腮腺炎並發腎炎。
絕大多數人會出乎意料:成人得了“大嘴巴”,病情較兒童要凶險得多。引起流腮的腮腺病毒,對各類人群都有高度感染性。一旦進入人體,病毒非但侵犯腮腺,還會對所有成熟的腺體進行“襲擊”,颌下腺、甲狀腺、胰腺、乳腺、胸腺、性腺等無一例外。此外,病毒對神經系統及肝、腎、心髒、關節等器官也會構成危害。成人患了流腮,須警惕並發急性胰腺炎、腎炎、心肌受損、男性睾丸炎、女性卵巢炎等,一旦覺察身體部位不適,應立即對症治療。
![]() |
女兒的幼升小:一位媽媽痛定思痛的自我拷問!
幼兒園沒上輔導班,快樂教育 女兒出生後,我看了很多育兒書,也許是70後這一代從小做慣了“乖小囡”從而對“自由&rdquo |
![]() |
師資力量短缺是孤獨症康復事業發展的瓶頸
據不完全統計,孤獨症也成為了世界上患病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病症,被診斷為孤獨症兒童人數甚至超過被診斷患有糖尿病、癌症和艾滋病兒童的總和。面對不斷“壯大”的孤獨症“隊伍&rd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