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嬰兒早期體重增長最快,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滿月臉”,這就是老人常講的“奶膘”。
這個階段“癟鼻梁”和兩眼的間距寬的特征很明顯,有的鼻穴上仰還呈“朝天狀”。其實,除極個別遺傳代謝病外,這是小兒正常的外貌特征。

人的顱骨發育領先於面骨及鼻骨,當寶寶前囟在1-1.5歲閉合以後,面骨及鼻骨才開始加速生長發育,鼻梁也就慢慢長出來了。但是,我們應該知道,鼻骨骨骼的變化受激素分泌的影響,會一直持續發育到青春期後才會日趨成熟,面部結構也基本“定型”,這時人的鼻梁會逐漸隆起,鼻梁低的“畸形”也就隨之消失。另外,鼻梁的高低還應考慮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個體發育速度、早期的營養、鼻部的外傷和一些特殊的疾病因素,如一些代謝性疾病。
所以,特別希望家長不要“揠苗助長”采取“捏鼻子”的老法而使寶寶稚嫩的鼻子受到傷害。
危害有三:
1、小兒的鼻梁骨是軟骨組織,鼻腔粘膜嬌嫩、血管豐富,常捏孩子的鼻子,會損傷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從而容易被細菌、病毒侵犯,導致疾病的發生。
2、小兒的耳咽管較粗、短、直,位置也比成人低,亂捏鼻子還會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逆行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3、如果小兒鼻梁過低,眼距過寬,雙眼外角上抬,同時還伴有體格發育慢,智能落後,以及有先心等疾病,切不可一味的“捏鼻子”,而應到醫院進行檢查排除遺傳性疾病。
溫馨提示:
1、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也會使寶寶鼻梁骨發育滯後。因此,寶寶生後半月開始,在醫生指導下系統補充魚肝油是保證寶寶今後鼻梁骨正常發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2、預防兒童鼾症。小兒睡覺打鼾絕大多數為扁桃體肥大所致。兒童長期打鼾除導致大腦供氧不足引起的一些疾病外,嚴重的呼吸不暢還會導致發育畸形,出現鼻梁下陷、嘴唇上翹、牙裂不齊等面容。應積極給與治療。
相關鏈接:
許多小寶寶家長問過我說,看自己的孩子總覺得有“對眼兒”。這大多由於孩子塌鼻子造成的雙側內眼角被軟組織部分遮蓋後給家長的一種錯覺。隨著寶寶生長發育鼻梁骨長出,內眼角開大,就看不出來了。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孩子的支配眼球轉動的眼外肌力量過強或麻痺所造成的“對眼”,這種情況就需要手術治療了。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