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不能哭的孩子 也很難笑得大聲

不能哭的孩子 也很難笑得大聲

  因此,就像我們不會禁止嬰幼兒快樂開心地笑一樣,我們也需要適當地保留嬰幼兒哭泣的權利,而不是忙於禁止和扼殺。

  通常情況下,下面幾類情況看護人會阻止嬰幼兒哭泣。

  第一種,根本不給嬰幼兒哭泣的可能性。也就是在生活中不讓嬰幼兒有任何受挫的可能,不會讓他們餓一分鐘,也不容許他們跌倒,生怕其他小朋友“搶”他們的東西,總之極度“操心”地呵護著孩子。

  第二種,口頭禅是“別哭”或“不哭”,習慣用這兩個詞制止嬰幼兒的情感表達,認為哭是一件壞事,哭就不好。事實上,當孩子失落或者受傷的時候,他們擁有表達和宣洩情感的權利,哭泣能幫助他們更快地修復自己的情緒。

  第三種,當嬰幼兒哭鬧時,總是用其他事物去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認為這是一種既輕松又好用的方法,其實是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

  第四種,直接用成人的價值觀去判定嬰幼兒是否應該哭,尤其是男性家長,喜歡用“你是男子漢”來要求一個對性別還沒有概念的嬰幼兒。“別哭,沒關系”“別哭,你很堅強”是他們的口頭禅。這固然是一種好的意願,希望孩子成為堅強的人,但是未必會達到效果。

  下面是一則比較典型的案例。

  案例從沒有摔倒過的孩子

  有一次,在早教中心,一個正在學步的孩子由看護人牽著小手過一座小木橋。一不留神,孩子的腳踩空摔了下來,哇哇大哭起來。看護者立刻臉色蒼白,她一把抱起孩子,快速地坐到了角落。我猜測她應該不是孩子的媽媽,便走過去問:“您是?”“我是她的保姆。”她回答。我笑著輕輕地摸著孩子的頭,安慰道:“你摔到哪兒了,疼嗎?”試圖通過語言的交流,幫助孩子和大人平復情緒。保姆一臉自責地說:“這孩子長這麼大,從來沒摔過,更沒哭過,她媽媽要知道可就麻煩了。”我不明白她的意思,追問:“是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沒有啊,就是家裡看得重!”保姆回答我。

  頓時,我對這個孩子充滿了憐憫!因為在我看來,她的父母雖然為她支付了昂貴的學費,卻剝奪了她體驗本真世界的權利。

  尊重孩子,就應該賦予他們體驗真實生活的權利,讓他們參與到真實生活的細節和情感中來。既然能開懷大笑,同樣也有權利去嘗試“眼淚”。像成人一樣,他們需要多長時間去釋懷,就會多珍惜歡樂的來之不易。

  在相對安全的前提下,去體會爭奪、矛盾,體會擁有、失去。其中有歡笑,有哭泣;有強勢,有回避;有努力,有捨棄;有得意,有失望……這才是真實的生活。而太多的嬰幼兒卻被“剝奪”了生活在這種“本真”環境中的權利。這些不被“尊重”的體驗,將會給他們未來的成長埋下隱患——生活在這個世界,卻不了解這個世界,更談不上如何去應對這個世界!

  國內目前的特殊情況是,很多孩子熟悉的社交環境是1比6,也就是說一個孩子會有六個大人來看護。這是一個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不平等”的社交環境。孩子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摔倒了,全家人都急著趕過來扶;正式開餐前,雞腿已經內定是孩子吃;明明已經可以自己走了,但孩子一撒嬌,六個成人輪著抱,甚至搶著抱……

  這不是真實的社交環境。真實的社交環境中,誰也無法保證自己永遠是別人關注的核心,也無法保證他人視自己的利益高於一切。

  當有一天,我們的孩子走向“平等”的校園或社會生活時,他們會非常不適應,甚至會自卑、迷失。因為他們再也不是那個“唯一”。他們可能摔倒,但不一定會有人把他們扶起來;因為用餐要講究秩序,必須學會與別人一起分享;老師不可能抱起每一個不願走路的孩子,所以必須自己走。太多的事物,都需要他們自己去努力和爭取,慢慢地融入集體。

  就像我們不會禁止嬰幼兒快樂開心地笑一樣,我們也需要適當地保留嬰幼兒哭泣的權利,而不是忙於禁止和扼殺。

  所以,如果你愛孩子,就請尊重他們,讓他們活在“本真”的環境中,勇敢地去體會努力、委屈和哭泣。當然,他們同樣也會收獲快樂、幸福和掌聲,並且加倍珍惜。

不能哭的孩子 也很難笑得大聲

  案例海綿球爭奪戰

  Lucas,男寶,17個月;窗窗,女寶,16個月

  Lucas走進PREC教室時,手裡拿著一黃一紅兩個小球,但是一見到教室裡各種有趣的玩教具,立刻把它們丟在了一邊。比他小一點的窗窗看到了,欣喜地把球撿走了。Lucas游玩一番後,忽然意識到自己的海綿球不見了。巡視了一周,他發現自己的“愛球”原來攥在窗窗手裡。於是,Lucas開始追著窗窗索要:“球,球!”

  窗窗選擇向爸爸求助,爸爸建議窗窗把球還給Lucas,窗窗不接受爸爸的建議,又轉向阿姨求助,阿姨笑了笑沒有表態。Lucas回看不遠處的我,我微笑著用眼神示意他“我明白你的意圖”,但是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Lucas繼續“黏”著窗窗不放,窗窗走到那裡他也跟到哪裡。

  加餐時間到了,窗窗為了吃東西,一不留神丟下了手中的兩只海綿球。Lucas欣喜地捕捉到了目標,失而復得的他格外開心,一個人坐在小台階上美美地攥著小球。

  窗窗用完餐後意識到“局面”有變,她也選擇了同樣的“戰術”——“黏”著Lucas。Lucas試圖把球藏到儲物盒裡,結果發現儲物盒沒有蓋子。然後他迅速地在教室裡奔跑起來,嘴裡哭喊著:“爸爸,媽媽!”他看到了我,立馬跑過來坐到了我懷裡。窗窗緊隨其後,锲而不捨地伸手向Lucas要球。“不要,不要!”Lucas口頭回應道,並看了看我,我沒有吭聲……

  就在一剎那間,事態出現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出乎所有人意料,Lucas主動把海綿球送給了窗窗……

  這是一場延續了90分鐘的持久戰!

  窗窗的爸爸雖然給了窗窗建議,但他並沒有強行要求窗窗。阿姨也選擇尊重孩子們自行解決問題的權利。作為Lucas的母親,我也很好奇並期待兩個孩子“較量”的結果。當Lucas向我尋求幫助時,我用客觀的語言描述了他心裡的想法,其實也是在表達對他的理解和認可。

  也許是Lucas累了,也許是從窗窗的眼神中看出了她的執著,總之最終兩位孩子用“謙讓”“和平”的方式解決了爭端,再次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偉大和智慧。

  其實,尊重孩子生活在“本真”的社交環境中,也是培養高情商寶寶的必備條件。如果孩子未曾深切地體驗豐富的社會情感,又怎麼能期待他們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呢?

  參與(Participation)

  人之初的兩年,嬰兒從“水棲”轉向適應“陸生”,從最初的躺臥到大約12個月齡能獨立行走,再到逐漸習得獨立進食、如廁……他們無疑需要我們完全的愛與專注的看護。在這一階段,如果能把看護和教育高度地融合在一起,無論對於嬰兒還是看護人,都是最理想的狀態,也能帶來最直接的效果。在我看來,在安全的前提下,尊重而耐心地對待嬰幼兒,極大化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是把“養”“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重要方式。

  根據我的觀察,很多看護人都是“急脾氣”,或者說是“太能干”了:

  孩子餓了,半分鐘就沖好了奶粉,並把奶嘴塞到了孩子嘴裡;

  水灑地上了,馬上就拿來了抹布,10秒鐘清理干淨;

  半分鐘內給孩子擦了10次口水,生怕弄髒衣服;

  孩子小手剛一指玩具收納盒,立刻就把整個盒子搬過來讓孩子玩……

  借用一休哥的口頭禅,請“休息,休息一會兒”。這時看護人最需要的,其實是先停下來觀察,然後再決定哪些事該做,哪些事可以不做。

  成人總是習慣用自己的猜想,去判定孩子的行為,或是用自己處理事情的標准,去衡量孩子做事的好壞優劣。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認為孩子還太小,能力不夠,太多事做不了也做不到,甚至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但這樣一來,嬰幼兒大量美好的“參與式”成長體驗,就被我們的“急脾氣”剝奪了,相應地,他們提升自我的可能性也就被“扼殺”了。

  經常會有家長一臉焦慮地來問我下面的問題:

  ●我的孩子8個月,總是喜歡把各種東西往嘴裡放,怎麼辦?

  ●我的孩子11個月,經常玩我的手機,已經摔壞好幾部了,怎麼辦?

  ●我的孩子16個月,特別愛玩水,每次我洗碗的時候他也湊過來,弄得廚房亂七八糟。

  ●我的孩子22個月,穿衣服時她一定堅持自己拉拉鏈,別人要是給她幫忙,反而會把她急哭。

  聽了上面的問題,我最想說的是,如果我是這些孩子的父母,面對孩子們的這些行為,我將會無比開心:因為我擁有一個健康、聰明、愛學習的好孩子。

  8個月的孩子,也渴望盡其所能地參與到對周圍世界的了解中。吮吸和啃咬是他們最便捷、最擅長的探索方式,而且還能幫助他們找到自己需要的安全感。難道你能希望孩子遇到問題像成人一樣查字典或上網搜索?

  11個月的孩子總是玩手機,因為手機的多樣化功能和易操控性對孩子有著致命的吸引。而且,我相信這個家庭的看護成員也一定頻繁地使用手機。成人對手機的“不捨不棄”會大大激發嬰幼兒的參與。換句話說,如果寶寶愛玩手機,很可能是以大人為榜樣。

  16個月的孩子愛玩水,這真的僅僅是孩子的問題嗎?我們成人不也喜歡玩水嗎?不然為什麼每次都把海邊度假作為最奢侈的休閒方式呢?寶寶會想,媽媽可以自由地“玩水”(洗碗),為什麼我就不能呢?

  22個月的孩子,精細動作發展愈加成熟,自我意識更加強烈,渴望成為獨立的自己,孩子堅持自己拉拉鏈不僅沒錯反而非常可貴,大人著急幫忙反而是多此一舉了。

  在安全的前提下,尊重而耐心地對待嬰幼兒,極大化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是把“養”“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重要方式。

  所以,懇請大家不要埋怨嬰幼兒們太“淘氣”,他們無非就是希望參與到我們的社交生活中來,成為自信獨立、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了解嬰幼兒的發展特點,盡力提供參與機會

  每次做PREC課程分享的時候,我總是會問看護人:“最近您的孩子又有了哪些新的生活體驗?”每每都會得到很多新的想法。大家互相借鑒和學習,對彼此都非常有幫助。下面是家長們給出的一些回答,可供大家參考:

  讓孩子按電梯的上下鍵或者樓層鍵;

  讓孩子把玩具放回到收納盒裡;

  讓孩子幫忙找鞋在哪裡;

  讓孩子自己用勺子舀奶粉;

  讓孩子自己把襪子夾上晾衣架;

  讓孩子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讓孩子開關燈;

  讓孩子自己剝蛋殼;

  讓孩子自己拉拉鏈;

  讓孩子自己扶站而不是由成人牽著;

  讓孩子給花草噴灑水;

  ……

  其實,我們的生活,嬰幼兒可以參與的還有很多,前提就是我們要給予他們參與的機會,甚至給他們創造參與的條件。他們具體參與什麼,什麼事情在什麼年齡階段可以開始參與,以及參與的方式、程度如何把握,這些都需要我們對嬰幼兒的發展特點,或者說參與能力有個客觀的評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如何來判斷寶寶是否缺鈣?

1、寶寶為什麼缺鈣  鈣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主要元素之一,由於寶寶生長發育快,原來的儲備不夠會造成鈣缺乏的現象。  鈣是生命元素,但是人體對鈣的吸收需要太陽的照射後體內就合成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飲食過

絕不能對孩子說的12句話

    1.“快起來!今天上課要好好聽講啊!”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談話,尤其是當他還沒睡醒時。青少年喜歡在晚上交流,因為他們的生物鐘比成人後延。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