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小孩過早學習,真的好嗎?

小孩過早學習,真的好嗎?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一直成為父母們笃信不移的“聖經”。於是,許多孩子還沒上小學,就開始了“上班”的節奏:拼音班、漢字班、算數班、繪畫班等各種“興趣班”填滿了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若違背了兒童教育的規律,結果可能適得其反。近年來,曝光頻率頗高的“三年級效應”一詞便是反面典型的體現。它指的是,一些孩子在上小學前就接受了小學課程的相關學習,一年級時因什麼都會時常開小差,到了二年級因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而逐漸落後,三年級時這樣的孩子就開始出現厭學情緒。

  過早學習使大腦功能被“剪掉”

  “三年級效應”的出現與家長過早關注學習化的學前教育有關。在這背後,是全社會對學前教育的內涵及意義普遍理解不深。家長對學前教育該學什麼一頭霧水,看似讓孩子“先飛”,卻最終落後下來。廖麗英表示,對於學前幼兒來講,培養好性格、好情感、好習慣,以及積極的興趣、探究的熱情和主動性、責任感等,是學前教育的真正本質。孩子“單一化開蒙”太早,容易造成兒童大腦使用片面、單一。美國心理專家托尼?琳達的大腦修剪理論指出,長期單一化的智力學習,會使那些不常使用和不常活動的大腦區域細胞被“修剪掉”,長此以往,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必受影響,還會限制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小孩過早學習,真的好嗎?

  學前教育存在誤區

  教育學研究發現,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然而,很多幼兒園在教學中多采用知識性的灌輸,功利化的小紅花評比,導致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差,不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雖然一些幼兒園游戲設施齊備,利用率卻很低,孩子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非常少。尤其一些教師在授課中存在潛意識的引導,讓幼兒回答標准唯一的答案。還有類似拼音、漢字的學習,更讓缺乏專業經驗的幼教老師可能“誤人子弟”。

  學齡前該學什麼

  專家認為,按照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學前階段,兒童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等五個領域的學習與發展中,應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1、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保持幼兒充足的睡眠和適宜鍛煉,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學會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如生氣時不亂發脾氣,鼓勵與他人分享快樂等。提高對周圍環境和季節變化的適應能力,鍛煉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能生活自理,如自己吃飯、背書包、做家務等。具備一定的安全知識,不做危險的事。

  2、學會閱讀、傾聽與表達。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讓他初步形成閱讀習慣,能積極地表達與交流。父母可以給幼兒講故事,在閱讀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玩耍、交談,講述見聞、趣事或看過的圖書、動畫片等。

小孩過早學習,真的好嗎?

  3、學會與他人相處。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培養一些必要的交流禮節。尊重理解他人的勞動及成果。願意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感受有朋友的快樂。

  4、形成探究意識與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事物、探究事物,培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在生活中積累科學與數學經驗,形成初步的科學與數學概念。

  5、多感受、多表現藝術之美。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比如和幼兒一起用圖畫、手工制品等裝飾和美化環境,帶幼兒去劇院、美術館、博物館,等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如果他對某種藝術形式非常感興趣,可以考慮作為興趣培養。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西方有句諺語,“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學前學習應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知識與技巧性的東西,孩子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忽略了培養兒童的性格、人格,將最終影響孩子一生。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解析小兒便秘究竟是怎麼回事

嬰幼兒便秘,這是每一個嬰兒成長過程之中都會出現的一種疾病,其實很多時候嬰幼兒出現便秘都是因為生活之中存在很多不良的習慣造成的,下面就是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兒便秘的究竟是怎麼回事?  嬰幼兒便秘是一種常見病症,其

小兒肺炎服用激素藥有講究

一般肺炎不需要使用激素治療,對於重症細菌性肺炎,如果病原菌對抗生素敏感,在下列情況下可加用激素。  (1)中毒症狀嚴重,如出現休克、中毒性腦病、超高熱(體溫在40℃以上持續不退)等。  (2)毛細支氣管痙攣明顯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