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幼兒尿路感染的原因有哪些?
1、長時間使用尿布。現階段,爸爸媽媽們為了方便帶孩子,會為孩子准備紙尿褲。一般情況下,一個紙尿褲可以使用兩到三個小時,這個期間孩子的屎尿都是直接排在紙尿褲中。寶寶的尿道口比較短,年齡比較小,免疫力較差,很容易由於長期沾到屎尿,出現了感染的情況。所以,一般兩歲以下的小孩子的患病率比較高。
2、尿路畸形。人的身體發育也是存在不確定性,很可能會出現先天畸形的情況。而尿路位置要是出現了發育畸形,就更容易引起外界細菌的進入,出現了尿路感染的情況。
3、使用抗生素導致其他細菌的存在。新生的寶寶免疫力比較低,對於外界細菌的抵抗能力比較差。因此,容易出現一些疾病,這時有些醫生會為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但其實,這種物質對於孩子的體質有一定的影響。很可能導致大腸桿菌的滋生,導致尿路部位的防御系通過崩潰,出現了細菌的感染。
4、寶寶體質原因導致尿路感染。寶寶的體質和媽媽懷孕期間的護理和營養補充有一定的關系。有的寶寶體質比較差,身體的抵抗能力比較差,就更加容易出現尿路的感染。
5、出生後缺乏母乳喂養的寶貝,患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導致幼兒尿路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在患病之後要做好護理措施。那麼,幼兒尿路感染如何護理?
要認真做好嬰幼兒外陰部護理,每次大便後應清潔臀部,尿布要常清洗,最好不穿開裆褲,勤換內褲。多飲水,少喝糖水,多喝含鹼性的飲料,可鹼化小便,以減輕尿路刺激症狀。男孩包皮過長者應注意清洗,盡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必要時應嚴格無菌操作。
重視護理急性期患兒要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同時保證營養充足。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有效的抗生素,用藥1-2周。一般在合理用藥後,會痊愈但要注意停止服藥後每周復查尿常規和尿培養,若連續兩次細菌培養陰性,改為每月復查一次,連續復查6個月觀察有沒有復發。
1、對症護理:泌尿道感染的嬰幼兒常有高熱,可采用物理降溫(冷敷額頭、溫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藥物降溫。要鼓勵患兒多喝水或其他喜歡喝的飲料,使尿量增多,有利於沖洗尿道,不利於細菌生長繁殖,並可促進細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要勤換尿布,而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尿布需用開水燙洗曬干,或煮沸消毒。
2、觀察藥物副作用,按療程服藥:按醫囑應用抗菌藥物,注意藥物副作用。口服抗菌藥物患兒可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現象,於飯後服藥可減輕胃腸道副作用,若副作用仍明顯,可遵照醫囑減量或更換其他藥物。一般服藥後尿痛、尿急等症狀會較快消失,尿化驗也會逐漸正常,此時最重要的是仍需按醫囑繼續服藥,切不可見患兒沒什麼症狀了就擅自停藥,以免反復發作,導致慢性泌尿道感染。
3、預防泌尿道感染:注意幼兒不穿開裆褲,嬰兒勤換尿布,便後要清洗臀部,保持清潔。女孩清洗外陰時應從前向後擦洗,男孩子要將包皮摞上去洗,龜頭發紅可塗抗生素軟膏,如包皮被尿垢粘連,要到小兒外科門診分離,以減輕對尿道口的刺激,避免發生下行性泌尿道感染。積極治療腹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敗血症等疾病,以免細菌通過血液循環侵入泌尿道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