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1歲寶寶有攻擊行為,父母該怎麼做?

1歲寶寶有攻擊行為,父母該怎麼做?

    對待一歲“暴力”寶寶,只有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做,才能幫助孩子找到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

  1歲寶寶有攻擊行為,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也和大人一樣,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如果他咬了其他小朋友,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只是一歲左右的孩子還不會為自己解釋,所以對“他為什麼要咬人?”一直讓我們困惑。現在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讓寶寶不得不動用“武力”解決問題。     語言表達貧乏     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一歲的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也正是因為他不會說話,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的溝通,所以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達,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時,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訴他“別著急,媽媽會幫助你的”,這樣他就不會把怒火發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寶寶的自衛     有時候孩子打人是出於一種自衛,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小朋友搶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頭發。寶寶決不會容忍自己被欺負,他會全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只是一種本能。     寶寶發育     一歲左右的寶寶,口腔內牙齒、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育,他很喜歡把東西放到嘴裡咬,可以幫他緩解口腔發育給他帶來的不適。另外寶寶在學習說話的時候,也很喜歡把能抓到的東西放到口中,當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這僅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種方式。好像只有這樣做他才能得到准確的認識。     寶寶的嘗試     很多爸爸媽媽都想知道,為什麼一旦孩子們和玩具在一起時,就會出現可怕的哭鬧聲,為什麼他們每個人拿到自己的玩具還不能安靜呢?答案很簡單,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帶給他樂趣之外,還意外的發現他的行為可以帶來不同的後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會有事發生”。所以他總是不斷嘗試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周圍事物。   1歲寶寶有攻擊行為,父母該怎麼做?     寶寶的空間感     一歲左右的寶寶,不能准確的把握空間關系。所以他經常會發現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擠到一個小空間裡。出於一種條件反射,他會不自覺地推開擋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對身邊的小朋友采取武力進攻的方式。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了。     寶寶情緒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選擇自己的方式發洩不滿情緒。比如在他餓了、累了、尿布濕了時,他的心情就會很糟糕,這時候最容易出現孩子之間互相打鬧。另外,一歲的孩子正在學習各項技能的時候,當他遭遇失敗時心情會跟著變壞,打人的行為就很容易出現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怎樣應付寶寶中暑?

   寶寶中暑是怎麼回事?   在非常炎熱的天氣裡,當寶寶在戶外待的時間過長時,就很可能中暑,尤其是在脫水或穿得過多的情況下。如果寶寶在溫度很高的汽車裡或者被留在停著的汽車裡(這是你絕對應該

孩子便秘會比較容易呆頭呆腦

日本學者飯野節夫在《兒童飲食與健腦》中指出,兒童便秘會變得“呆頭呆腦”。他在研究中發現,2至6歲的兒童長期便秘者,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貪睡、喜哭、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不愛說話、不愛交朋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