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兒口吃的原因比較復雜。在日常生活中,看電視或電影場面裡出現口吃的搞笑情節,小孩兒會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模仿,時間長了就容易變成口吃。還有,孩子長期處於恐懼、焦慮、憤怒、緊張情緒之中,導致缺乏自信,也是造成口吃的重要原因。另外,有些孩子由於性格內向、害羞,不願與人交往,神經過度緊張,在與人交流時便會出現口吃。這些原因導致的口吃占到口吃患兒的三分之二,基本都能通過心理干預得到矯正。一般而言,三歲前是孩子學說話的敏感期,這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
2.口吃治療有其時間性,最佳治療期應在六歲之前。一旦孩子持續出現三個月的口吃,那麼家長就要警惕,及早帶孩子就醫。醫生根據不同病因采取對症治療,對於嚴重的心理緊張,說話時冒汗並且口吃的患兒,可以給孩子服用一些安定類、抗焦慮類,以及抗抑郁類等藥物配合治療。還要注意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進行行為訓練,在孩子出現口吃時,不要打斷,而應該及時正確引導。對口吃進行治療,應倡導綜合性治療,單一的治療效果並不很理想。
3.說到抽動症,許多家長會馬上聯想到頻繁的眨眼、擠眉、吸鼻、噘嘴甚至聳肩、搖頭、四肢抽動等。可是,從表現症狀上來講抽動症主要包括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兩大類型,家長了解到的多為運動性抽動,而發聲性抽動卻常常被家長所忽視。兒童口吃當心發聲性抽動症。
4.發聲性抽動主要是由於人體構音肌、胸擴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發生抽動時,造成一組肌肉或一個肌群突然發生收縮,進而導致的發音異常。此類患兒多表現為清嗓子、說話停頓、口吃、結巴、干咳、嗓中發現咕噜等鳥鳴音等。由於發聲性抽動多表現為喉部症狀,因此常常被誤診為過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症狀而久治不愈。另外,發聲性抽動症與單純的口吃也比較容易區分。一般來講,單純的口吃症狀相對穩定,而發聲性抽動症則表現為時輕時重,有的還伴有眨眼、撅嘴等肢體症狀。
![]() |
小兒厭食症吃什麼粥?首選槟榔粥
【槟榔粥】 [配料]槟榔15克,粳米60克。 [用法]先用槟榔片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稀粥。每日空腹服1~2次。 [功效]消食導滯,行氣除脹。主治食積氣滯,脘腹脹痛,大便不爽,厭食不欲飲者。附:本方不宜 |
![]() |
孩子得了支氣管炎 不要盲目用抗生素
不少人一提到感染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使用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適用於細菌、胞內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合並了細菌感染者,對單純病毒感染無治療意義,並可帶來潛在的耐藥率增加風險。專家指出,臨床上大部分小兒支氣管炎采用口服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