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膀胱發育的控制
剛出生時為自主膀胱,即並無自主意識排尿,完全是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後逼尿肌自發收縮排空膀胱。在出生後1年內,膀胱感覺開始發育健全,表現為憋尿時患兒有明顯不適的感覺,而排空後有舒適的神態。每天排尿的次數從剛出生時的每天20次逐漸減至每天10次左右,並保持這種排尿狀況直至2歲左右。
2~4歲的學步嬰孩其真正的膀胱控制功能才開始發育,大約18個月左右出現能控制膀胱的第一個表現,即能控制和適當延長憋尿時間。由於排尿控制不但需要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也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以配合其父母對其如廁能力的訓練。如孩子能感覺膀胱漲滿或膀胱空虛,或如需要能適當延長憋尿時間,孩子即具備了良好的控尿能力。控尿發育的最後一步是如需要的話,能在任何時間內自主啟動排尿反射。到4歲左右,除自主啟動排尿外,大多孩子能具備基本的控尿排尿能力。一般來說,排洩控制的發育次序:最先是夜間大便控制,接著日間大便控制,後來是日間控尿,而最後才是夜間控尿。學齡前(4~6歲)孩子的排尿訓練應該完成。此時偶爾日間尿失禁並非少見,多與孩子的決斷能力較差所致,孩子常不能判斷膀胱憋尿是否已經到極限,最終因膀胱過度充盈誘發逼尿肌無抑制收縮而發生急迫性尿失禁。隨著孩子心身方面的日益成熟,控尿能力也將日益完善。學齡兒童應該有良好的控尿能力,並足以遵守學校的作息制度。如仍反復出現尿失禁,應及時就診作進一步檢查。
二、影響尿控的發育因素
由於尿控涉及成熟的決斷能力,孩子必須有一定程度的行為成熟度。任何一般發育的延緩都將影響到孩子尿控能力的發育。與尿控相關的重要行為參數有注意力時間(attenUon span)、關注單項事務和遵循說明的能力。
臨床中年幼孩童尿失禁最常見的原因是如廁訓練不當所致。很多父母過早訓練孩子如廁,而有些還是僅僅是因為年幼末成熟,並非異常發育。還有些孩子因為行為問題造成如廁訓練失敗,而尿失禁往往是孩子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之一,如除尿失禁外,可能還存在學習和相處等問題。這些孩子可以先進行一定的行為治療,或同時進行尿失禁治療,也可等行為治療見效後再評估尿失禁的嚴重程度以決定是否對尿失禁作進一步治療。如忽略整體行為治療單純注重尿失禁的治療很難起到明顯的療效。某些有嚴重排尿功能障礙的患兒,其嚴重的心理問題可能繼發於嚴重的尿床。因尿床而產生的負罪感,或因此受到父母的不適當懲罰,常使孩子失去自尊而完全放棄控尿的能力。有時很難判斷原發和繼發因素,但是通過成功的控尿治療,患兒各方面行為問題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三、小兒尿失禁的分類
目前對控尿發育成熟年齡前(4~6歲)出現遺尿或不自主排尿者有特殊的分類和定A。夜間遺尿(nocturnal enuresis)或尿床(bed-wetting)指熟睡時不能延遲排尿而出現的尿失禁。夜間遺尿通常發生在6歲以前,主要與膀胱控制的能力延遲發育有關。對正常孩童來說,10歲左右僅5%仍有遺尿,15歲左右降至1%。
日間遺尿則與夜間遺尿完全不同,對學齡兒童而言,出現日間遺尿者可能存在器質性病變,應進行系統的檢查。產生日間尿失禁的病因很多,如不良排尿習慣、脊髓發育不良或脊髓腫瘤等。全面檢查還應包括神經系統。完全性尿者可能存在一些解剖缺陷,如尿道下裂、異位輸尿管開口或神經系統病
![]() |
寶寶發燒護理常犯的錯誤
寶寶發燒的時候,是不是都嚇壞了各位爸爸媽媽呢!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對寶寶的護理比平時來得更加細致、認真、謹慎。不過,在護理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常常會犯下一些錯誤,自己都沒有察覺,或許說養成一種習慣,但這種習慣對於照 |
![]() |
專家介紹小兒肺炎有哪些特征
1、發熱。臨床上,肺炎患兒發熱沒有固定規律,但大多數肺炎患兒都有高燒不退的症狀。個別患兒白天可體溫正常,但一到傍晚則開始發起燒來。 2、頻繁咳嗽。在早期為刺激性干咳。 3、氣促。多發生在發熱、咳嗽之後。患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