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兒科經驗常識 >> 兒科相關疾病綜合 >> 寶寶為什麼老會喘息?警惕嬰幼兒哮喘

寶寶為什麼老會喘息?警惕嬰幼兒哮喘

  天氣漸漸變涼,不少家長開始有些擔憂:為什麼寶寶會喘個不停?的確,從最近這段時間門診接診的孩子來看,喘息患兒的比例的確是有所增加了。那麼,寶寶為什麼會喘息呢?

  寶寶為什麼老會喘息?警惕嬰幼兒哮喘

  其實喘息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症狀,寶寶出現喘息時往往表現為呼吸費力、加快、呼吸時發出“喝呼喝呼”的聲音,有些還可伴有嘔奶,精神差,甚至口唇發绀。吹過哨子的朋友都知道,用大力吹氣時哨子會發出聲音,這聲音是由於吹進哨子裡面的空氣發生震動而引起的。那麼,同樣的道理,當某種因素(如氣道痙攣、分泌物增加、水腫等)可導致氣管裡的氣流變化時也就會引起寶寶的喘息了。當然,人體的結構比哨子可就復雜得多,因此發生喘息的原因也是比較復雜的。

  目前國內外權威學者根據嬰幼兒喘息的不同特點,提出兒童喘息的三種表型即早期一過性喘息、早期起病的持續喘息、晚發的喘息即哮喘。(1)早期一過性喘息指只發生在3歲以前,通常在出生後便存在肺功能低下,無個人或者家族性的過敏史。引起肺功能低下危險因素包括早產,被動吸煙等。(2)早期起病的持續喘息通常在嬰幼兒時期發病,往往在6歲以下經常反復,但到青春期後就慢慢消失,沒有個人或家族過敏史,引起這種喘息的大部分是因為病毒感染,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尤為多見。例如毛細支氣管炎引起的喘息。(3)晚發的喘息,真正意義上的哮喘,這些兒童的哮喘常持續到兒童期直至成人,具有典型的過敏體質,大部分伴有濕疹,呼吸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需要長期治療。

  喘息的原因眾多,不同年齡階段的常見原因也不相同。例如3歲以下的嬰幼兒,首次喘息的話,我們要考慮是否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毛細支氣管炎。若喘息治療效果不佳或喘息已經持續了4周以上,或者寶寶頻繁發生喘息,則就要做個胸部CT、纖維支氣管鏡、心髒彩超等檢查,首先排除一下是否是由於先天性氣道或肺發育異常、異物吸入、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心髒血管畸形等而引起的喘息。

  在排除了上述原因引起的喘息之後,若患兒仍是反復喘息,則需考慮支氣管哮喘。對5歲之前兒童哮喘的診斷,目前尚無特異性的檢測方法和指標可用,但如果孩子具有以下臨床症狀特點時,則需要高度警惕哮喘:1)多於每月1次的頻繁發作性喘息;2)活動誘發的咳嗽或喘息;3)非病毒感染導致的間歇性夜間咳嗽;4)喘息症狀持續至3歲以後。

  另外,如果寶寶還具有特應性體質,那麼對對診斷哮喘更是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這種特應性體質的寶寶通常在嬰幼兒時期面部常可有濕疹(即俗稱的奶廯),或者還可以進行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或血清變應原特異性IgE測定(即過敏原檢測),以了解這些寶寶的過敏狀態,以此來協助診斷哮喘。

  對於嬰幼兒喘息性疾病的治療,不論何種原因所引起的,在喘息發作時都應該積極治療,治療的重點在於去除病因,對症平喘。

  先天性氣道或肺發育異常,先天性心髒血管畸形可以根據原因選擇外科手段治療。異物吸入需要在氣管鏡下取出異物。胃食管反流需要服用多潘立酮等抗反流藥物。對於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細支氣管炎,使用緩解氣管痙攣的藥物。

  如果是支氣管哮喘,最有效的藥物是吸入糖皮質激素,或者選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如孟魯斯特,有過敏症者可以加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可能有家長會非常擔心孩子用了激素後的副作用,其實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使用低劑量吸入的糖皮質激素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這是因為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是局部使用而且用量很小,故具有效應高副作用少的特點,只要應用恰當,副作用還是可以避免。但必須強調的一點是,學齡前喘息兒童大部分預後良好,其哮喘樣症狀可能會隨年齡增長而自然緩解,但如果不治療的話則可能會影響其將來的肺功能。因此,對這些患兒必須定期(通常為3~6個月)到醫院重新評估,以判斷是否還需要繼續抗哮喘治療。

寶寶為什麼老會喘息?警惕嬰幼兒哮喘

  此外,非藥物的治療也是很重要的,如避免接觸過敏原、受涼,避免家庭中吸二手煙。喘息發作時可以多飲水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加強呼吸道護理;胃食道反流者要注意體位變化,改變食物性狀,少量多餐等;及時接種疫苗,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和呼吸道感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哮喘治療需要合理用藥

1、尋找誘因,避免過敏原:  大多數哮喘兒童通過試驗可以找出過敏原,以便日後生活中盡量避免接觸。醫學家把減少接觸過敏原的方法總結成4字,即避、忌、替、移。“避”就是避開過敏原,如為花粉誘

寶寶補鈣:補鈣謹遵6大原則

給寶寶補鈣,家長要謹遵6大原則  1、缺多少補多少  ·0-6個月:300毫克/日  ·6-12個月:400毫克/日  ·1-3歲:600毫克/日  由於孩子正處於生長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