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兒科經驗常識 >> 兒科相關疾病綜合 >> 小兒脫水的防治

小兒脫水的防治

  小兒脫水發生的原因

  人體內的水是要不斷代謝的,即通過呼吸、皮膚蒸發、出汗、尿及糞便排洩消耗水分,同時又靠飲水及食物攝入水分,使人體完成必要的生理功能,又保證體內水量的基本衡定。如果水入量不足或消耗增多,均可引起脫水。

  入量不足引起的脫水在小兒是較常見的。例如患肺炎、腦炎等疾病時,小兒食欲不佳,飲水量減少甚至拒飲,這樣就可能發生脫水。消耗增加引起脫水的情況更為常見,如患肺炎、喘息性支氣管炎等病時,呼吸加快,從呼吸道喪失水分增加;發熱時血液循環加快,通過皮膚蒸發消耗和水分增加;熱天捂蓋過度,可導致大汗不止,而使水分消耗增多;糖尿病人或用利尿藥不當,尿量過分增多,使體內水分部分喪失;腹瀉和嘔吐使從消化道消耗的水分增加。以上各原因均可導致人體體液損失。當小兒體液損失的數量超過體重5%可出現症狀,即發生脫水。小兒最常見的還是腹瀉和嘔吐引起的脫水。

  脫水是一個危急症狀,如果不及時救治,容易引起死亡。目前我國大多數醫療單位對於糾正脫水補液治療均具有一定水平,只要能把脫水病兒及時送去,一般均能救治成功。可見,及時發現脫水是極為重要的,如果不能及時發現脫水症狀,直到脫水已超過能夠救治的限度,醫生們再努力,也很難救治患兒。家長應該了解脫水症狀表現,無論哪種疾病,發生脫水症狀,就應該毫不遲疑地將患兒及時送往具有輸液條件的醫療單位。

  腹瀉是小兒脫水的主要病因。對於腹瀉引起的輕、中度脫水,可以采用口服補液的方法治療。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這種療法在全世界應用達百萬人次,取得極大成功。我國經過臨床研究之後,也已在全國推廣,對農村、山區及邊遠地區具有更大的價值。口服補液療法應用的口服補液鹽,可以自己配制,用氯化鈉(純淨食鹽)3.5克,碳酸氫鈉(小蘇打)2.5克,氯化鉀1.5克,加葡萄糖粉20克,用時用飲用水(40℃以上的溫水)1升(即1公斤或1000毫升)溶化。現在已有現成制品出售,按說明液量配制。輕度脫水,每公斤體重飲80-100毫升,該總量在4-6小時之內飲入。飲用時不再加糖,需少量多次飲入,否則易因嘔吐而喂不進去。可以每2-3分鐘喂入1-2小匙。如1歲嬰兒約10公斤,發生輕度脫水,可以用600毫升口服補液鹽液(即每公斤體重60毫升),分成少量多次,在4-6小時喂入。脫水糾正後,如果繼續腹瀉,繼續失水,可以再次發生脫水。為了防止再次發生脫水,可以根據大便含水估計量,用同等數量口服補液鹽,分次喂入。

小兒脫水的防治

  喂水可防小兒脫水熱

  小張的女兒只有7個月大,前兩天夜裡突然啼哭不止,煩躁不安,體溫高達39℃,可把年輕的爸爸媽媽嚇壞了,急忙把女兒送往醫院。經醫生檢查,他們的女兒被確診為脫水熱。輸液後,寶寶很快就安靜下來了,體溫也恢復如常。

  在夏季,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出於散熱的需要,嬰兒每天要排出大量的汗液以維持體溫的恆定。由於嬰兒的腎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像成人那樣濃縮尿液,以減少水分的丟失。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嬰兒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補水100~150毫升。若水分補充不及時,嬰兒就很容易發生細胞脫水,促使體溫升高。據測定,體溫每升高1℃,體內水分即可多蒸發10%。也就是說,脫水可造成發熱,發熱又能加重脫水,最終導致脫水熱。

  在夏季,當嬰兒睡眠不安,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時,家長應想到可能是嬰兒口渴引起的。只要立即給其喂些溫開水,嬰兒就會很快安靜下來。

  一旦出現脫水熱,家長不要驚慌,一方面可用紗布蘸些溫水給嬰兒擦拭額頭、頸部、腋下、大腿等處,進行物理降溫;另一方面,要立即給嬰兒口服5%的葡萄糖水或溫開水,或喂些西瓜汁。對於這種發熱,服用退熱藥是難以糾正的,只有及時補水,發熱才能很快退下來。

  有些年輕父母沒有經驗,總以為嬰兒哭鬧是因為肚子餓了,不僅不及時給嬰兒喂水,反而迫不及待地喂高濃度的牛奶、果汁或糖水等。殊不知,這樣反而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留心小兒夏季腹瀉

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多發病。在腹瀉病例中,由於飲食不慎導致感染細菌、病毒,從而引發腹瀉的情況最為多見,這種腹瀉醫學上稱為“感染性腹瀉”。嬰幼兒腹瀉的體溫反應主要是發燒,大

4招幫孩子趕跑負面心理健康成長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離婚家庭,對於大人而言,離婚似乎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對於小孩而言,父母離婚有可能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這也有可能成為孩子日後心理缺失的重要原因。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析單親家庭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