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的概述
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胃腸炎、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或粘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裡急後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腸炎的症狀有哪些?
常見症狀: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蛋花樣、水樣便食或粘液膿血便
1.急性腸炎
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腸炎的主要症狀。
2.慢性腸炎
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樣便。
腹瀉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重者可每1~2小時一次,甚至出現大便失禁。部分患者可有夜間腹瀉和(或)餐後腹瀉。直腸嚴重受累時,可出現裡急後重感。糞質多呈糊狀,混有大量黏液,常帶膿血。
部分患者便鮮血,其病變限於直腸,稱出血性直腸炎,血液或大便分開排出,或附著於正常或燥糞表面,常被誤認為是痔出血。直腸炎患者亦常排黏液血便,甚至出現大便失禁。病變若擴展至直腸以上,血液往往與糞便混合或出現血性腹瀉。
查體可見臍周或下腹部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預防措施有:
胃腸炎屬於腸炎,其主要是由病毒,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刺激腸壁引起腸粘膜腫脹並通透性增大,而引發的症狀.其預防措施有:
1,如正處在嬰兒人工喂養期間,所有餐具都要消毒;
2,配制好的食物要貯存在冰箱內,切勿把溫熱的食物存放在保溫瓶中,因為細菌在溫暖條件下易繁殖;
3,配制食物時要格外注意衛生;
4,任何煮過的食物在冰箱內貯存不得超過兩日;
5,若重新加熱時,確保要熱得滾燙,可以消滅胃腸炎的致病病菌;
6,要在很熱的水中清洗餐具,用餐紙擦干而不要用擦盤布去擦.
護理應注意:
1,每天給孩子喝大約1-1.5升的水或葡萄糖飲料;
2,在停止嘔吐前不要給孩子吃任何東西,嘔吐停止後不能給孩子吃刺激性食物.喂食牛奶的嬰兒則需要把牛奶稀釋後才喂給孩子吃;
3,給孩子測量體溫,如有升高,服用退燒藥劑以降低體溫;
4,患胃腸炎時,已經不用尿片的孩子可重新使用;
5,孩子大小便後或進食前要洗手.
![]() |
給寶寶刷牙應避開五大誤區
幼兒齲齒目前是口腔疾病中最為常見的病,而且發病率逐年上升。父母們除了要告訴寶寶講衛生,愛清潔,早晚刷牙,飯後漱口,少吃甜食等口腔保健知識外,還要注意別讓自己和寶寶走入齲齒預防誤區。 誤區一、寶寶刷 |
![]() |
小兒感冒食療方法中醫全面解析
對於小兒感冒很多家長都有深切體檢,小兒感冒的發生主要以六個月以上的寶寶最為多見,從而導致寶寶高燒、發熱、流涕、咳嗽等多種症狀,給寶寶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在治療小兒感冒時除接受醫生的治療外,飲食作為輔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