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是現代西醫的一個病名,小兒貧血是指孩子外周血中血紅蛋白量和紅細胞數低於標准值。類似於中醫所講的“氣血兩虛”或“血虛”證,細分貧血有很多類型、原因也不盡相同。缺鐵性貧血,是小兒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常見於6個月到2歲的小兒。
當得知孩子貧血時,除了嚇一小跳之外,可能很多家長會覺得莫名其妙,因為沒覺得孩子有什麼不舒服啊?!確實,不少孩子因為體檢或是感冒發燒,化驗血時順路發現貧血的。
貧血的症狀有哪些?
孩子貧血時一般最直觀的表現是皮膚、黏膜蒼白或蒼黃,尤其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為明顯,看上去發白,沒血色。
有些孩子易感疲乏、無力,易煩躁、哭鬧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年長兒可訴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
以上的表現是最容易出現的孩子貧血的征兆。
為什麼有這麼高比例的孩子“貧血”呢?
西醫認為(1)體內貯鐵不足,在媽媽肚子裡孩子儲存的鐵不夠量。(2)鐵攝入量不足飲食中鐵的供給不足為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3)生長發育快隨體重增長血容量相應增加,生長速度愈快,鐵的需要量相,對愈大,愈易發生缺鐵。(4)鐵的丟失或消耗過多,如食物過敏、腸息肉、腸道寄生蟲等也可引起腸道失血。
中醫認為孩子幼小的生命“形氣未充”髒腑的功能還不強健,“脾常不足”消化吸收能力比較弱,這導致很多孩子即使不缺吃不缺喝,還是會貧血,因為脾胃功能不強,不能很好的食物轉化成營養,這是孩子出現“貧血”的根本原因。當然也有孩子,確實是飲食不合理導致,造血的原料不夠“缺鐵”,脾胃雖好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如何才能“補鐵補血”呢?
在調理強健孩子脾胃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通過食物來給孩子“補鐵”。補鐵最好是通過食物來補充,這也是最好、最安全的選擇,藥物的鐵劑非常不易吸收,反而傷脾胃。
小兒推拿
在給孩子食補時不要盲目追求干營養、高含量,要養護好脾胃,能被脾胃吸收利用才是最好的,除了飲食的調整,那麼通過小兒推拿的方法,強壯孩子脾胃功能這是從根本上預防、調理孩子貧血的良好方法,同時也能改善由脾胃功能引發的睡眠、便秘等諸多問題。
飲食調理
很多人、很多“專家”會推薦動物肝髒,但動物肝髒,屬葷腥之物,小兒脾胃難以消化,而且由於現代化的養殖我們給動物喂的很多藥物,很多都殘留在肝髒中,用肝髒來補鐵得不償失。
在植物中也是含有豐富的鐵等微量元素的,綠葉蔬菜、菠菜、海帶、黑芝麻、粗糧中含有豐富的鐵及維生素補血效果很好。也可參考脾胃養護食療方。
補血食療方
健脾滋養粥
大米100克,糯米50克,薏仁15克,紅小豆20克,大紅棗10枚,蓮子10克,芡實米10克,花生(帶紅皮)10克、生山藥40克。
芝麻粥
黑芝麻30克,洗淨,炒熟,研粉,與大米60克同煮為粥,加紅糖適量,分次食用。
菠菜粥
大米100克,煮至米爛,加入開水燙過的菠菜50克,再煮5分鐘即成,分次服。
以上食療方每周使用5至7天,每天吃1至3次,食用1至3個月;六個月以上添加輔食的孩子皆可嘗試食用。生病期間請停服或遵醫囑。
![]() |
為引導孩子健康上網,家長學網絡
近年來,關於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的問題爭論較多,由於未成年人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相對欠缺,在互聯網內容的爆炸增長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的未成年人網絡使用問題也不斷顯現,許多家長為了能正確引導孩子上網,也紛紛與時俱進,學習 |
![]() |
細菌病毒造成的小兒肺炎
小兒肺炎是小兒的主要常見病,尤其多見於嬰幼兒,也是嬰兒時期的主要死亡原因,對寶寶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同時也讓家長朋友擔心煩惱。那麼小兒肺炎主要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兒肺炎主要是細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