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兒科經驗常識 >> 兒童 >> 媽媽要給孩子培養的良好習慣

媽媽要給孩子培養的良好習慣

概 述

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在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出生的孩子是張白紙,父母和周圍的人是畫筆,一幅美麗的圖畫,需要用心和愛才可以完成。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內容由少到多,逐漸定型;因此良好的習慣應從小培養。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步驟/方法:

1睡眠習慣。家長一定要保證小孩的重組睡眠時間,養成有規律的睡眠習慣,環境安靜,光線柔和。有些孩子不讓父母抱著,或者是不拍打著不睡覺的習慣,這樣並不好。那麼家長會問,如果孩子一直不睡覺怎麼辦?其實,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鬧,父母不要理睬,孩子自己困了,就睡了,所以,強調培養孩子自然入睡的習慣。年齡越小,需要睡眠的時間也越長。如果孩子在睡眠中有不安的症狀,父母應該帶孩子及時就診。

2進食習慣。父母應該在孩子從嬰兒時期就培養有規律的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全面的攝入營養,不吃或者少吃零食。建議父母孩子會走路時就讓孩子自己吃,即便速度比較慢,弄髒衣服,或者是餓到了肚子,孩子自己獨立吃飯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能培養孩子以後獨立性。許多家庭都可以看到父母或者老人追著孩子喂飯,我們不提倡追著喂飯。告訴孩子,我們只有在這個時間有飯吃,如果超過時間,即便是餓了,也只能到下一次的吃飯點才可以。這樣,大人會省事不少呢。

3衛生習慣。孩子的天性是好奇,什麼都會用手和嘴去感受。這樣,細菌會很容易的從口腔進入到體內。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一些疾病發生的必要條件。定時洗澡,勤剪指甲,不隨地大小便和吐痰,不亂扔垃圾,飯前便後洗手等等。

4排便習慣。家長要在嬰兒的時候有意識的訓練孩子大小便的習慣。1歲左右訓練定時自己坐盆排便,這個年齡的小孩,已經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變異,2-3歲以後,腎髒器官發育正常,不會再有尿床現象。

注意事項: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個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動作,發展到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習慣動作,本身就是個反反復復的過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避開寶寶穿戴中的誤區

據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調查,腳病發生率低齡化,全國30%左右的男孩、25%左右的女孩患扁平足,扁平足高發期集中在6-11歲及12歲17歲,這與家長給孩子穿鞋不夠科學有很大關系。而服裝選擇不夠科學,給孩子造成

小兒高熱致病因素

小兒高熱致病因素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