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預防針都有一些不良反應,但這些不良反應與嚴重危及小兒的傳染病相比,顯得次要了許多。
小兒通常在下述情況下不能預防接種:
1、小兒患免疫缺陷疾病或進行免疫抑制劑(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放射療法、抗代謝化學療法)治療時;
2、接種百白破制劑後出來嚴重的接種後反應,如虛脫、休克、體溫超過40。5℃、抽搐或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後,下一次則停用“百白破”,而只注射白喉,及破傷風類毒素(即把百日咳菌苗抽去);
3、嚴重疾病伴發勢時應延緩接種;
4、最近注射過多多價的免疫球蛋白者(如丙種球蛋白),在6周內不應接種麻疹疫苗。
有人建議,有過敏史的,在急性發病期間宜緩進行預防接種。對抗生素過敏的,在預防接種時要肯定疫苗中不含此過敏的抗生素。有驚厥史及腦發育不良者,不宜接種百日咳菌苗。
預防接種後引起過敏性哮喘、暈厥、休克等嚴重反應的很少見,一般只出現局部和全身的反應。
1、局部反應一般在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主要表現為在接種部位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按紅暈或浸潤大小分為弱反應(直徑為2。5厘米以下),中反應(直徑2。6-5厘米)和強反應(直徑5厘米以上者或直徑5厘米以下但伴有淋巴結炎者)。比如,百白破三聯針接種後,大約有5%-10%的小兒在注射局部有明顯的紅腫、硬塊或疼痛。
2、全身反應主要表現為體現升高,同時可出現頭痛、寒顫、惡心、嘔吐、腹瀉、乏力和周身不適等現象。比如,百白破三聯針注射後,有2%-6%的小兒發熱,體溫達39℃或更高;接種麻疹疫苗後,也有5%-15%的小兒在接種第6天開始持續5天高熱(39。4℃以上),約有3%的小兒發生一過性皮疹,應與其他出疹性疾病相鑒別。
預防接種後引起的反應,絕大多數是很輕微的,甚至有些小兒根本沒有什麼異常感覺和表現,一般不需要作特殊處理。如果有一些反應,經過降溫、多飲水、適當休息1-2天,反應就會消失。反應強烈或出現異常地,應及時送醫院處理。
![]() |
孩子看動畫片需大人引導
童愛看動畫片,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在動畫世界裡,孩子們實現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夢想,彌補了現實生活的缺憾。在現實生活中,兒童是最弱小的,在家裡,他們要聽命於父母,在學校,他們要聽命於老師。可以說,他們 |
![]() |
新生兒視網膜出血怎麼治療
其實導致新生兒視網膜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說他們在出生的時候腦部缺氧而形成的。而一旦視網膜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新生兒的智力和視力情況的,所以說面對這種情況應該馬上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來制定下一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