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央視3·15晚會上播出了這樣一個案例:有個小女孩叫郁琰,她很愛笑,很討人喜歡。在接受麻腮風注射後,郁琰開始咳嗽、發紅疹,並查出患有突發性耳聾。疫苗說明書上明確寫著適用者年齡在12個月或以上,而郁琰在注射疫苗的時候才9個月。更令人氣憤的是,當時接種疫苗的護士說,郁琰當時應該接種計劃內的麻疹疫苗,但因為那個用完了所以用了麻腮風疫苗。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醫院賠償各項費用20萬元,但郁琰卻要永遠生活在無聲世界裡了。
多數家長已經知道要按時給寶寶接種,但還有很多新爸新媽,沒有將免疫接種提高到足夠的重視程度,漏打、錯打現象時有發生,而且,有不少家長自作主張,幫寶寶“省略”了一些非常必要的預防針。近日,記者走訪了長春市明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了解到很多疫苗接種常識。
多數家長是疫苗接種盲
記者在預防接種門診隨機采訪中發現,六成以上的家長對疫苗接種時間完全是根據門診醫生的要求來,有時還由於各種原因,延誤了疫苗的接種時間。至於疫苗的接種種類,更是不了解,只有少數家長能說出乙肝、卡介、流腦等基本的疫苗種類。對於一些計劃外自費的疫苗,個別家長認為,只要寶寶平時不愛得病,就沒必要打。
疫苗接種時間得規范
明珠社區服務中心預防科姜慧青科長介紹,目前門診接種的疫苗主要分兩種,即計劃內疫苗(一類疫苗),屬於免費疫苗,是從寶寶出生後必須進行接種的;另一種是計劃外疫苗(二類疫苗)是自費疫苗,秉著自費自願的原則接種。對於計劃外的自費疫苗,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應該盡量接種。目前,比較普及的計劃外疫苗主要有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
據姜科長介紹,目前實施的計劃內疫苗是吉林省衛生主管部門在擴大免疫計劃後,自2008年12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標准,總計11類,22針。具體包括:乙肝疫苗,在剛出生、1月齡、6月齡分別接種,共計3針;卡介苗,剛出生時接種,共計1針;脊灰疫苗,在2月齡、3月齡、4月齡、4周歲分別接種,共計4針;百白破疫苗,在3月齡、4月齡、5月齡,18月齡~24月齡分別接種,共計4針;白破疫苗,6周歲時接種1針;麻風疫苗或麻疹疫苗,8月齡時接種1針;麻腮風疫苗,18月齡~24月齡時接種1針;乙腦減毒活疫苗,8月齡、2周歲時分別接種,共計2針;A群流腦疫苗,6月齡~18月齡開始接種,共計2針,每針間隔至少3個月以上;A+C群流腦疫苗,3周歲、6周歲分別接種,共計2針;甲肝減毒活疫苗,18月齡時接種1針。另外,姜科長還提醒,疫苗接種最好選擇在上午進行,副反應較少,例如,南關區各接種門診的接種時間都定為每周二、四、六的8時至11時。
![]() |
預防麻疹,接種疫苗最有效
1.什麼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症狀主要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紅暈的灰白小點(Kopliksspots)及全身皮膚斑丘疹等。 2.麻疹是如何傳播的? |
![]() |
兒童哪些情況需要咨詢幫助
兒童焦慮症 常常為微不足道的小事大發脾氣,莫名其妙地煩躁不安、驚慌失措、沒有安全感。在校與同學無端爭吵、鬧糾紛,在家坐臥不寧,無法安靜下來專心寫作業,還會心慌、氣急、頭痛、頭暈、胸悶、多汗、尿頻等。 逆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