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家認為一般孩子只要接種國家規定的5種疫苗就可以了,預防針不宜打得過多過濫。因為疫苗在生產過程中要使用某些人體細胞或動物蛋白,疫苗提純過程中,難以完全去除這些蛋白,接種疫苗後,人體在產生對某種疾病抗體的同時,也會產生異體蛋白抗體,有可能造成過敏反應。預防傳染病,除了接種疫苗以外,最主要的辦法還是講衛生,多鍛煉 身體。
當然,針對除了國家規定的5種疫苗以外,家長也可以根據醫生及當地實際情況有選擇的為孩子注冊一些其它種類的疫苗,專家們建議可以參考如下因素為孩子選擇注冊其它種類的疫苗:
1、當地是否出現某種傳染病流行。
2、以前是否接種過。除了流感疫苗保護期只有一年,其他大多數疫苗都有比較長的保護期,不必重復接種。
3、是否屬於重點保護人群。例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重點保護人群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7歲以下的幼童和體弱多病的人;甲肝疫苗重點接種人群是沒有感染過的兒童及餐飲業工作人員、經常接觸甲肝病人的醫務人員和經常出差、飲食衛生沒有保證的人。
4、有無接種禁忌症。每種疫苗的使用說明書上都開列有禁忌症,即什麼情況下不能接種。
5、是否處於疫區。例如出血熱疫苗,一般只有生活在疫區和要前往疫區的易感成人才需要接種。
針對目前國產、進口疫苗價格懸殊,家長如何取捨問題?公共衛生學專家認為,進口疫苗的生產線都是按照GMP要求建設的,國產疫苗生產企業現在也在大力實施GMP改造。但都是通過國家藥品生物制品檢定部門嚴格檢驗的,因此其質量和安全性都是可靠的。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使用。
新生兒一年要打哪些預防針
按照衛生部規定的免疫接種程序,出生至12個月以內應該接種的疫苗有:出生:
卡介苗(第一次,初種),皮下注射或皮上劃痕;
2個月: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第一次,初,服),口服;
3個月: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第二次),口服;百、白、破類毒素混合制劑(第一次,基礎初種),肌肉注射;
4個月:脊髓灰質炎三型混合疫苗(第三次),口服;百、白、破類毒素混合制劑(第二次),肌肉注射;
5個月:百、白、破類毒素混合制劑(第三次),肌肉注射;
8個月:麻疹減毒活疫苗(初種),皮下注射。
此外,還有兩種疫苗須在1歲內完成預防接種的。
1.乙型腦炎疫苗,初種年齡為1歲,接種2次,2次間隔為7~10天,以後每年加強1次,於流行季節前1~2個月開始接種。
2.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打第一針;1個月時打第二針;6個月時打第三針。
打預防針的間隔時間是根據疫苗在體內發揮作用的時間所確定的,因此每次打預防針的時間是具體規定的,不能延誤。家長在收到預防接種的通知單後應按要求准時去醫院完成預防接種,以確保接種效果。
![]() |
護理“感冒寶寶”七大誤區
錯誤觀念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了? 在幼兒期,特別在一歲以下,常會聽到鼻子有呼噜聲,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隨呼吸穿梭,其實那是鼻屎,當然也是痰的一種表現(呼吸道分泌物)。而大多媽媽們會擔心是不是寶寶感冒了,其實多半 |
![]() |
卡介苗的接種
卡介苗的接種 卡介苗的接種,可以增強寶寶對結核病的抵抗力,預防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目前我國采用活性減毒疫苗為新生寶寶接種,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第一針。接種後的寶寶對初期症狀的預防效果達8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