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方
【主治】初期Ⅰ~Ⅱ度燒傷創面及小塊Ⅲ度創面。
【藥方】泡桐葉適量。
【用法】將泡桐葉洗淨曬干,研成細末,貯瓶備用。臨用時取麻油適量調成糊狀。清潔息處後將藥糊塗敷創面,每天3次。
【功效】方中泡桐葉性平,味苦。功能是清熱、止痛、消腫。用麻油調敷局部創面有效。
第二方
【主治】初期Ⅰ~Ⅱ度燒傷創面。
【藥方】柏樹皮炭。
【用法】用刀刮取柏樹跷起的老皮,燒成炭,研為細末過篩,貯瓶備用。清潔創面後將藥粉撤於患處,或用麻油調糊狀塗敷患處。每日1~2次。
【功效】方中柏樹皮能清熱燥濕、止血、解毒,故治燒傷有效。
第三方
【主治】燒傷,燙傷。
【藥方】女貞樹葉125g,麻油250g,黃蠟(夏天用4.5g、冬天用3.5g)適量。
【用法】將麻油與女貞樹葉同時放人鐵鍋內熬之,待女貞樹葉枯焦後撈出,加入黃蠟,待黃蠟熔化、冷卻後貯罐備用。將藥油直接塗於患處,每日2~3次。
【功效】上方具有清熱解毒、潤膚生肌之功用。
第四方
【主治】燒傷,燙傷。
【藥方】紫珠葉適量。
【用法】將上藥研為細末過篩,經高溫烘干後,冷卻貯瓶密封備用。先清潔患處,刺破水泡,撤上藥粉,用紗布包扎。每天或隔天換藥1次,換藥時不可將藥痂揭去,僅撒上藥粉即可。
【功效】方中紫珠性溫,味苦辛。功能為止血、止痛、散淤、消腫。
第五方
【主治】燒傷。
【藥方】鮮水白蠟葉適量。
【用法】取上藥用冷開水洗淨後搗爛,放入少量冷水,再用紗布包裹擠壓過濾取汁即可使用。用棉簽蘸藥汁抹於患處,每日3~5次。
【功效】方中水白蠟為木犀科植物小蠟樹,以葉入藥,性涼,味苦。功能:清熱解毒。常用於治療燒傷、燙傷。能止痛、消炎,促進刨愈後不留斑痕。
第六方
【主治】燒傷。
【藥方】桉葉(干品)15~20g。
【用法】將上藥加110mL清水煎煮20分鐘後,去渣取液,加冷開水至100mL,貯瓶備用。用時將藥液沖洗患處後,再用浸過藥液的紗布濕敷患處。每日2~3次。
【功效】上方具有清熱解毒、防腐消炎之功用。
第七方
【主治】燒傷。
【藥方】生石膏末15g,黃連末6g,上梅片3g,菜油30g。
【用法】將上藥調勻,搽於患處,每日3次。
【功效】上方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之功用。系祖傳秘方。
![]() |
如何判斷小兒血壓是否正常
如何判斷小兒血壓是 |
![]() |
小兒肺炎的治療方法都有哪些
過半致死性肺炎禍起肺炎球菌 說到甲型H1N1流感,想必不少人至今仍心有余悸。然而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場大面積疫情過後的隱藏的“後續效應”——流感所引發的各類並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