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兒科急救 >> 寶寶頭部意外受傷時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寶寶頭部意外受傷時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寶寶頭部意外受傷,對寶寶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及時的做好急救措施,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頭部意外的幾種情況以及相應的急救措施。

  頭部意外的幾種情況

  寶寶頭部撞到硬物,如牆壁、有稜角的家具等。

  寶寶被地上不平的東西絆倒或滑到,頭部著地。

  寶寶從床上掉下來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如果是頭部先著地要引起重視。

  家裡養的寵物或動物園的動物不小心踢到寶寶的頭。

  有些家長喜歡用以搖寶寶的頭,其實這樣很容易給寶寶造成傷害。

  東西摔下來砸到寶寶的頭部。

寶寶頭部意外受傷時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觀察受傷情況

  當寶寶頭部著地或被撞後,當父母的都很擔心,家長應該立即觀察寶寶的受傷情況,判斷是否應送醫院治療。一般當寶寶頭部受傷後立即大哭,10幾分鐘內停止,臉色正常、神志清醒說明沒有大問題;如果出現嘔吐、臉色蒼白、昏睡不醒等情況要立即送往醫院搶救。以下是觀察寶寶受傷情況的要點:

  注意寶寶受傷後是否大哭,哭的時間大概是多長。

  觀察寶寶描述的疼痛部位,看是否出血或紅腫。

  觀察寶寶的鼻子、耳朵是否有流血、腫脹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軟組織受傷或骨折。

  寶寶的眼睛是否有充血、眼球顏色、轉動是否正常,對光反射是否靈敏。

  和寶寶說說話,仔細觀察寶寶神志是否清楚,表情是否自然,體位是否別扭。

  受傷一段時間後寶寶是否有嘔吐、無緣無故哭、臉色蒼白、嗜睡等情況出現。

  夜裡將寶寶喚醒,看他是否能清醒地說話、走路,確定是否有昏迷發生。

  寶寶頭部受傷後的觀察要持續48小時,因為腦出血是在碰撞幾個小時甚至1~2天後才出現症狀的。

  急救處理方式

  頭皮擦破

  表現

  寶寶頭上的皮膚有擦破的痕跡,少量流血。

  如何處理

  用消毒紗布輕輕壓住傷口,直到停止流血。塗一些止血、消炎的外用藥,或用創可貼包扎傷口,如果寶寶年紀太小,或者出血不止,傷口上有髒東西,止血後要立即帶到醫院檢查。

  大包或表面青腫

  表現

  寶寶頭部疼痛、頭部皮膚表面有明顯的瘀傷,頭部有水腫,或者傷到的部位腫起大包。

  如何處理

  如果寶寶受傷後立即大哭,意識清楚則無需擔心,用冰袋敷在瘀傷的部位即可。可以緩解寶寶的疼痛,一般需要敷20分鐘左右,還可減輕腫脹。48小時內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情況,如果寶寶意識模糊、貪睡不容易醒,頭痛或有嚴重的嘔吐,就要馬上到醫院檢查。對於小於1歲的嬰兒,受傷後無異常表現也應送到醫院檢查。

  頭骨損傷

  表現

  有嘔吐、頭痛、 意識模糊等現象,同時頭部受傷的地方有明顯的水腫,寶寶的鼻子、耳朵或者嘴也有出血現象。

  如何處理

  首先立即打電話給急救中心。在等待救援人員到來時,應將寶寶的頭穩住,別讓寶寶亂動。不要用手重壓寶寶的頭,但如果傷口在流血,可用紗布輕敷傷口止血。頭痛、嘔吐等症狀可能幾個小時後才出現,家長也應立即送往醫院。

  腦震蕩

  表現

  寶寶受幾個小時至48小時內出現頭暈、惡心、嘔吐、頭疼、貪睡、意識模糊,甚至昏迷不醒,可能說話或走路也有異常。

  如何處理

  立即打電話叫救援人員,同時盡量不要移動受傷的寶寶,禁止晃動寶寶的頭部。呼喚寶寶的名字,看寶寶是否昏迷,同時監測寶寶的呼吸和脈搏。如果在急救人員趕來之前,寶寶呼吸變弱,可以嘗試著做人工呼吸。

  避免寶寶頭部受傷

  別讓讓孩子一個人獨自呆在房間,寶寶應隨時在家長的視線之內。

  去除孩子周圍的不安全因素,例如堅硬的物品、濕滑的地板。

  寶寶不知道危險時刻就在身邊,父母要更用心的呵護。

  讓寶寶明白哪些是危險的東西,哪些是危險的動作。

  其他人照看寶寶,如果不慎使孩子受傷千萬不要隱瞞,一旦發生腦內傷,就會贻誤診斷,造成嚴重後果。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孩臥室風水禁忌!看你信不信

1.孩子臥室牆壁不可張貼太花俏的壁紙,否則,易導致孩子心情煩躁。2.孩子臥室牆壁不可貼奇形怪狀的動物畫像,否則,孩子行為怪異,有形必有靈。3.孩子臥室牆壁不可貼武士、戰斗士之圖,避免孩子產生好斗的習性。4.孩子

寶寶常腹瀉,發育會遲緩!

最常見的腹瀉原因是之一,是媽媽將喂食寶寶的牛奶泡得過濃,或是寶寶喝了過量的牛奶,如此形成的「慢性腹瀉」,長久下來會讓寶寶營養失調,身體發育遲緩。  腹瀉的原因如果是由細菌、病毒感染而起也是嬰幼兒常見的情形。其中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