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兒科急救 >> 寶寶髋關節脫臼難察覺 媽媽莫輕忽4征兆

寶寶髋關節脫臼難察覺 媽媽莫輕忽4征兆

  關節脫臼的劇痛總讓人難以忍受,但一名1歲2個月大的李小妹,平常沒有關節疼痛的問題,能正常翻身爬行,直到學走路時出現明顯跛行和長短腳現象,就醫才發現是「新生兒髋關節脫臼」,卻因發現的晚,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無法進行物理性矯正,需接受復位手術的治療,且術後仍需籠罩在髋關節發育不良等後遺症陰影中。

  新生兒髋關節脫臼 把握6個月黃金矯正期

  小兒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大甲光田小兒骨科醫師鄭本岡表示,在台灣,大約每1萬名新生兒就有15名有髋關節脫臼的問題,胎兒因子宮內空間緊迫或羊水少,在子宮內受到壓迫,或是孕婦進行臀位產時,過程中拉扯到腿及髋部,都可能造成寶寶髋關節脫臼。而女嬰因女性荷爾蒙的關系,骨關節更柔軟,脫臼機率又比男嬰高。

  大部分的新生兒髋關節脫臼,在出生2至3個月時就可經物理檢查和超音波診斷出來,若能在出生後6個月內發現,通常只要穿著背帶2至3個月矯正就可以痊癒。

  翻身爬行不受限!難察幼兒髋關節脫臼

  不過,因為患病的寶寶平常仍可正常翻身爬行、站立,不會感覺疼痛,較不易發現異常,延遲診斷的機率很高,通常是在1歲學走路時,因蹒跚跛行的步態和長短腳現象,才被家長帶著就醫而確診。

  前芝加哥Rush醫學中心小兒骨科主任、前國家衛生研究院健康研究發展指導主任郭耿南教授指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分析,目前台灣每年約有18萬新生兒,以發生率計算,推估每年約有270名髋關節脫臼新生兒,但台灣每年仍有約100幼兒是被延遲診斷(超過6個月),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1歲後才被診斷出來,只能接受困難的髋關節脫臼復位手術。

  可惜的是,這群延遲診斷的孩子即使接受治療,仍可能留下後遺症。鄭本岡醫師表示,延遲診斷的新生兒髋關節脫臼個案,必須經由難度較高的髋關節脫臼復位手術治療,但術後仍可能留下長短腳、髋關節發育不良和半脫位等令人遺憾的後遺症。

  揪出髋關節脫臼!幼兒4征兆莫輕忽

  如何在寶寶6個月大之前早期發現髋關節脫臼的徵兆?本身是骨科醫師的大甲光田醫院院長王迺輝表示,除了臨床第一線的小兒科和婦產科醫師要提高警覺之外,新生幼兒的家長若發現寶寶有(1)兩腳不對稱,(2)疑似長短肢,或(3)一側髋關節外展受限,或(4)大腿內側皮膚皺摺不對稱時,要儘快去醫院檢查,早期治療,以期減少手術之發生率,別讓寶貝留下終生跛行的遺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秋天兒童感冒咳嗽如何應對?

從人的生理角度講,“悲秋”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人們在經歷了漫長夏季酷暑的消耗之後,機體處於非常疲乏的狀態。秋風送來的涼爽,使人體新陳代謝的速度開始放慢,機體進入了周期性的休整,於是就產生了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吃飯?6方法緩解孩子厭食

你的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飯?  據專家分析,其實引起厭食的原因有多種,從節後情況看,除了零食外,家長的不規律的飲食習慣也會導致孩子厭食,因為家長應酬多,節期飲食起居不規律,導致孩子原本正常的飲食規律被打破。據了解,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