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癬又名“胎斂瘡”,常發於嬰兒的顏面部,分干、濕二型。寶寶發奶癬,媽媽們應如何正確進行護理與預防呢?風熱盛者,則宜清熱祛風;若濕熱重者,宜清熱祛濕,可內服消風導赤湯。
奶癬的護理與預防乳癬。
奶癬,發於嬰兒的一種濕瘡。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胎癬、胎(疒斂)瘡。多因嬰兒禀性使風濕熱毒蘊留肌膚而發,好發於嬰幼兒之頭面部,或可延展於其他部位。證見其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發,或密集群聚,疹色紅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癬樣。不起泡,不流水者稱干(疒斂),偏於風熱盛者;若皮膚起粟,瘙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稱為濕(疒斂),為偏於濕熱者。
治療當辨證:
風熱盛者,則宜清熱祛風;若濕熱重者,宜清熱祛濕,可內服消風導赤湯。
外治:干型者可用潤肌膏之類;濕型宜用文蛤散。相當於嬰幼兒濕疹。此外,有發於女子乳暈之濕疹。俗謂之為奶癬者。
1、乳母及患兒忌食魚腥、海味、辛辣、雞、鵝、牛、羊等發物。
2、忌用熱水或肥皂洗滌,如結痂較厚,先用植物油濕潤,然後輕輕擦去。
3、患兒不易穿化纖或毛織衣,且不宜過厚。
4、忌用刺激性過強的外用藥物。
5、不易接種牛痘。
![]() |
小兒肺炎發熱應該怎麼辦
1)物理降溫:患兒發熱時一般先采用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冰枕等通過傳導散熱;或30%酒精擦浴(若為75%酒精時,兌上一半左右的溫水)頸部、腋下、腹股溝、手、足心等處2~4分鐘,隨酒精的揮發帶走熱量(注意不可直接 |
![]() |
寶寶打疫苗:後續監控很重要
近期發生的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後死亡事件,令疫苗安全問題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熱點。在我國,每個孩子從出生起就要打13種免費供應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作為迄今為止預防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疫苗在保護孩子健康方面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