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寶寶腹瀉的五種類型
1、脾虛瀉
脾胃虛弱導致吃完就瀉,大便裡有不消化的食物、乳塊等,但不臭,寶寶面色發黃,不夠精神。
2、傷食瀉
因為寶寶吃得過多導致腹脹、腹痛,瀉下大便酸臭,由於飲食過多損傷脾胃,導致寶寶不想吃飯。
3、風寒瀉
因為外出玩耍、洗澡不注意或天氣轉涼沒有及時加衣等外因導致寶寶腹部受涼,大便清稀、有泡沫或呈綠色,有的寶寶會有發熱的症狀。
4、脾腎陽虛瀉
就是我們常說的“五更瀉”,早上四五時大便,久瀉不止,面色發白,怕冷,手腳涼,精神不振。
5、濕熱瀉
洩下急迫,大便臭,少數會有黏液,肛門周圍紅腫,食欲不振,唇干,有時會有發熱的症狀。
二、正確對待小兒腹瀉護理
1、飲食方法
寶寶腹瀉時的飲食要適當減量,母乳喂養的寶寶要減少奶量,吃輔食的寶寶要以吃面湯、米湯、米粉為主。
下面推薦兩種飲食療法:一是可以把面炒微黃,再把炒面、細姜絲做成面湯,把姜絲挑出後喂寶寶。炒後的面易消化,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補肚子” (注意,患濕熱瀉的寶寶不可加姜絲);二是可以煮蘋果水喝,或蒸蘋果吃,都有止瀉作用。
tips:
要忌吃高蛋白、高脂肪、多糖的食品,如雞蛋、魚、肉類、油炸、油膩食品、奶油及含糖量高的飲料、點心等,蔬菜也要少吃或暫不吃,因為蔬菜中的粗纖維可加重腹瀉。媽媽要忌口,不可吃辛辣、油膩食品。對人工喂養的寶寶,可把奶粉換成不添加乳糖的豆奶粉。
2、治療腹瀉的偏方
風寒瀉、脾腎陽虛瀉,可將鹽炒熱或用微波爐加熱,再用紗布將熱鹽包好,放在寶寶肚臍上熱敷,一次10~15分鐘,一天2~3次,父母切記溫度要適中,千萬不要燙傷寶寶嬌嫩的皮膚。對於平時吃肉多,造成傷食瀉的幼兒除要適度節制飲食外,還可以煮山楂,喝水、吃山楂。
3、口服補液
假如寶寶腹瀉嚴重,大便次數多,小便明顯減少,為防止脫水,要注意給寶寶口服補液,在開水中加適量的糖和鹽,制成淡淡的糖鹽水喂寶寶。給寶寶喝面湯或米湯時,加鹽即可,不必加糖。補液後,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寶寶的尿量,和平時差不多就可以了。
4、注意保暖
一定要注意寶寶的腹部、背部和雙腳的保暖,不要讓寶寶養成光著腳丫玩耍的習慣。
5、認識誤區
有的父母一看寶寶腹瀉好了,就趕快給孩子補充營養,認為這樣才能補回來。這是個誤區,剛剛痊愈的寶寶腸胃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飲食還是要以清淡、適量為原則,如果匆忙進補,則易導致腹瀉反復,得不償失,要讓寶寶的腸胃有個恢復期。
![]() |
孩子發生意外該如何急救?
僅僅因為處理不當,便讓本已嚴重的後果更加嚴重,孩子承受的是肉體上的傷害,而家長承受的則是心理上的打擊。這一切都僅僅是因為他們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識。其實,作為一種生活技能,掌握急救的知識和方法對每個人來說都十分必要 |
![]() |
節假日孩子容易發生哪些意外傷害?
據某醫院近幾年春節門診意外傷害數據統計,90%左右的兒童意外傷害是由家長安全意識缺乏、急救處理不當所致。那麼,節假日孩子容易發生哪些意外傷害?該怎樣防范?又應如何正確實施救助呢? 自駕游“女童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