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小兒腹瀉 >> 關於腹瀉 >> 小兒秋季腹瀉高發 專家提醒飲食衛生需注意

小兒秋季腹瀉高發 專家提醒飲食衛生需注意

  秋季小兒腹瀉高發期醫院人滿為患

  “5天前,孩子突然開始吐、拉肚子還發燒。到了第二天凌晨更嚴重了,我們就趕緊把孩子送到了醫院。”韓女士說。

  “聽大夫說才知道,孩子是患了秋季腹瀉。剛開始就是吐,而且還發燒,然後就是拉肚子,現在燒倒是退了,但是還要繼續輸鹽水。”韓女士告訴記者,她兒子已經住院一星期了。

小兒秋季腹瀉高發 專家提醒飲食衛生需注意

  據韓女士介紹,自己有兩個孩子,女兒兩歲多,考慮到女兒平時已經可以吃些蔬菜等食物,就給女兒接種了輪狀疫苗。但兒子才七個月,吃的“又是正規的奶粉”,平時也挺注意衛生的,沒想到這一到病毒高發期,兒子還是被感染了。

  韓女士告訴記者,醫院裡有很多孩子都是染上了腹瀉,僅她自己知道的患小兒秋季腹瀉的就有好幾家,其中跟她同期辦理住院的就有四、五家。

  “我們這個孩子還好,雖然有些電解質紊亂,但拉肚子的次數不多。她家的孩子一天能拉二十幾次,可嚴重了。”韓女士指著臨床同樣患小兒秋季腹瀉的孩子說。

  在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兒童科,記者看到所有的病床都已住滿,並且為了滿足病患需求,樓道裡也被安置了床位。

  “秋冬季是小兒腹瀉病高發季節,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因多發生在秋冬季,所以被稱為‘秋季腹瀉’。這種病毒可以在一年四季中均可存活,秋冬季是它的活躍期。”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兒保科主任、中西結合醫師邢德強對記者說。

  病毒傳播途徑多專家提醒飲食衛生需注意

小兒秋季腹瀉高發 專家提醒飲食衛生需注意

  邢德強告訴記者,小兒秋季腹瀉,又稱為輪狀病毒腸炎,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常由A組輪狀病毒引起,發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小兒秋季腹瀉。潛伏期l~3天,多發生在6~24個月嬰幼兒,偶見2~3月的嬰兒。其症狀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伴有發燒症狀,發病較急。

  邢德強表示,一般小兒腹瀉患者臨床症狀為先吐後瀉,伴有發燒症狀,但是發燒溫度並不會太高。通常當嬰幼兒出現以上症狀,出現蛋花樣大便,且大便次數多時即可確診為小兒秋季腹瀉。

  “一旦懷疑或確診為小兒秋季腹瀉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盲目聽信一些土偏方、土辦法。往往在使用土辦法後,孩子的腹瀉是止住了,卻又引發腹脹或外科疾病。”邢德強提醒幼兒家長,在秋冬季節輪狀病毒活躍期,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衛生,盡量少帶孩子去衛生條件不過關的公共場所。如有必要,一定要給孩子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同時,邢德強指出,引起小兒腹瀉的這種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很多,孩子的排洩物都能成為它的傳播介質,令人防不勝防。

  “秋冬季節,氣溫較低,家裡很少開窗戶,空氣不流通。孩子的排洩物處理後也沒想到要消毒什麼的,再者孩子平時也安靜,不喜歡出門,整天在屋裡悶著。看來以後得注意一下衛生和消毒了。”病房裡正在喂孩子吃藥的劉女士說。

  另據了解,由於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較差,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果喂養不當,即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同時,嬰幼兒免疫功能不成熟,免疫力差,調節機能較差,免疫功能也不夠成熟,當有病原菌隨受污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易造成腹瀉。

  此外,嬰兒秋季腹瀉主要由於輪狀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寶寶消化道),這種情況多發生於人工喂養兒,喂養時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經過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這種情況多發生在8~12月,以10~12月份為最高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新生兒溶血病的預後好不好?

因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稱為“新生兒abo溶血病”。90%以上病嬰母親的血型為o型,嬰兒為a型或b型。這種母子abo血型不合在所有的妊娠中並不少見,約占20%。但發生新生

兒童心理疾患 預防重於治療

兒童因為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內心較為敏感,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較為激烈,同時又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和詞匯量的欠缺,使得孩子在出現心理問題時也無法跟大人有效溝通。那麼當患者是兒童這個群體時,心理醫生一般是怎麼治療心理疾病呢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