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患了感冒不去看醫生,自己大量地服用解熱鎮痛藥,以求快速退熱,這種方法是非常危險的。專家指出,服用解熱鎮痛藥時,應注意幾個問題:
(1)原因不明的發熱或疼痛不宜使用。因為引起發熱及頭痛的原因很多,不僅感冒。炎症也可導致發熱,而且許多急性傳染病甚至惡性腫瘤都可引起發熱。如果不明原因濫用解熱鎮痛藥,便會掩蓋病情。
(2)解熱鎮痛藥的作用只是暫時的。如果病因未除,短時間內體溫還會回升。因此,在服用解熱鎮痛藥的同時還應采取治本的措施。
(3)解熱鎮痛藥適用於頭痛、神經痛,發熱引起的肌肉痛、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等。它對外傷引起的疼痛及胃痛、肚子痛基本沒有止痛作用。
(4)各種解熱止痛藥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引起多種不良反應,故胃腸、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及孕婦慎用。一些解熱止痛藥特別是針對感冒的藥均有服後嗜睡感,所以,駕駛員服藥後最好不開車。
(5)不宜大量服用。這類藥物的解熱作用是通過排汗實現的,大量服用時,患者會因出汗過多體溫驟降而虛脫,這是非常危險的。
(6)不宜長期服用,否則產生對藥物的依賴,甚至導致新的疾病。
(7)阿斯匹林及其制劑可誘發變態反應,出現荨麻疹和哮喘,有哮喘病史者應禁用。
解熱鎮痛藥的兩大誤區:
一發燒就用解熱藥
發熱使用退熱藥,使體溫降低或恢復至正常水平,可謂人所共知,但有些人並不理解,發熱從另一角度講,並非壞事。發熱,不僅告訴患者已經有病在身了,同時,不同的熱型是某些疾病的特征,可以幫助醫生做出正確診斷。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反應,發熱時機體的吞噬細胞功能加強,白細胞增加,抗體生成增多,這些都有利於殺滅細菌與病毒,所以,感冒發燒,如非高熱,一般不主張用退熱藥。因此,不應一有發燒就盲目使用解熱藥。只有當體溫超過39℃以上,或因高熱發生昏迷、抽風等症狀,或病人發熱雖不甚高,但有頭痛、失眠、精神興奮等症狀,而妨礙病人休息或影響治療時,方可使用解熱藥。
一頭痛就用止痛藥
頭痛只是一種症狀,在頭痛的後面潛藏著許多疾病,如散光、近視、遠視、青光眼等症,用眼時間過長、副鼻窦炎、中耳炎等。各種急性傳染病,各種中毒、高血壓、神經衰弱、中風、腦血管痙攣、腦膜炎、腦腫瘤等也會引起頭痛。
由上可見,引起頭痛的原因很多,所以當頭痛發作時。除非十分明確認識到自己是感冒頭痛,可以自購非處方藥的解熱鎮痛藥,一般的不宜長期自購止痛藥隨便服用,應在醫生指導下,在針對病因治療的同時,服些解熱止痛藥以緩解疼痛。
患阿司匹林哮喘病人應避免解熱鎮痛藥
阿司匹林哮喘臨床表現為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數分鐘至數小時後出現支氣管平滑肌痙,持續時間一般為數小時至數日,同時多伴有流鼻涕、面色潮紅,荨麻症和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意識障礙,甚至死亡。
患有阿司匹林哮喘的病人應當避免服用解熱鎮痛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安乃近、消炎痛、撲熱息痛、氨基比林、去痛片等,以及含有此類藥物的復方制劑,如APC等。
![]() |
嬰兒最喜歡什麼樣音樂
1、播放各種類型的音樂 如果你的孩子對音樂涉獵廣泛,他們日後往往會欣賞和享受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所以,還是讓你的孩子聆聽“雅克兄弟” |
![]() |
接種疫苗不只是孩子的事
嬰兒出生以後,隨著一天天長大,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漸減弱或消失,尤其是在生後6個月到3歲這段時間。因此,必須適時地給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以增強兒童防病能力,保證兒童健康成長。我國一直把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