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寶寶的家長要注意了,最近,一種兒童病在“肆虐”:疱疹性咽峽炎,這一疾病又有“隱形手足口病”之稱,容易與手足口病混淆。如果發現寶寶發燒不退,流口水、厭食,就要懷疑是此病,應盡早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疱疹性咽峽炎患兒陡增
5歲的淘淘一天在幼兒園都活蹦亂跳的,中午午休後起床跟小朋友玩游戲也精力十足。可在下午4點半左右,老師突然發現小家伙有點怏怏的,走過去一摸額頭,天,好燙!校醫一量,竟然有39.5℃。老師趕緊通知家長,並且給小朋友吃了退燒藥。
淘淘回家後,體溫一直在38.3℃左右徘徊,食欲不振,而且昏昏欲睡。4個小時後,退燒藥藥效一過,淘淘體溫又猛升。一個晚上,又是物理降溫,又是退燒藥的,淘淘的體溫始終降不下來。第二天一早,淘淘媽媽趕緊帶孩子到深圳市人民醫院就診,醫生一檢查:“疱疹性咽峽炎!”淘淘喉嚨裡已經出現了很多紅色點點,醫生說接下來會長出灰白色疱疹,周圍有紅暈,2-3天後逐漸擴大並形成潰瘍。
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生李志光告訴記者,自從進入夏季以來,疱疹性咽峽炎的患兒特別多,每天醫院都得接診八九例。
大多病症類似感冒
疱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其特點為疱疹性潰瘍性黏膜損害,常見於嬰幼兒。症狀多表現為起病急,主要是由A組柯薩奇病毒,偶爾也由其他腸道病毒所引起。通過接觸傳染、糞口傳播、呼吸道傳染,潛伏期一般為2-7天。
患兒症狀表現為驟起高熱伴有咽喉痛、頭痛、厭食,並常有頸、腹和四肢疼痛,於嬰兒常發生嘔吐和驚厥。發病兩天內患兒口腔黏膜出現少數灰白色疱疹,周圍繞以紅暈,多見於扁桃體前部,但也可位於軟腭、扁桃體、懸雍垂、舌部等,接下來兩三天內水泡破潰變為淺潰瘍。
孩子突發高燒,不少家長以為是感冒,結果耽誤了孩子的治療。“這種病,近95%是病毒引起的。起病急,孩子得病後體溫迅速升高,容易導致高熱抽搐,要迅速送往醫院。”李志光說,如果早點發現、對症下藥,患兒能較快康復。治療的原則就是抗病毒治療,吃抗生素無效。
少帶孩子去嘈雜公共場所
李志光說,疱疹性咽峽炎的誘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夏季天氣比較炎熱、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使室內空氣細菌和病毒急劇繁殖,進入小兒呼吸道而引發疾病。家長要注意保持孩子個人和室內的衛生,盡量不帶孩子去嘈雜的公共場所。但家長必須注意的是,這種病起病急,孩子得病後體溫迅速升高,容易導致高熱抽搐。如果孩子抽搐,在迅速送往醫院的同時,家長可以掐住患兒的人中穴,不斷呼喊患兒名字,同時要防止孩子在抽搐時咬傷舌頭。抱孩子的姿勢一定要正確:首先要松開孩子的衣領,讓頭偏向一側,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呼吸順暢,千萬別仰頭抱孩子,影響孩子呼吸。
延伸閱讀:
淡鹽水漱口可減輕不適
李志光提醒,6月份到8月份是疱疹性咽峽炎的高發期,但這是一個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在一周左右就好了,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因為起病非常急,患兒常表現為高熱、咽痛、流涎、厭食、咽部充血,嚴重者還會嘔吐,尤其在疱疹破潰成小潰瘍後,孩子會覺得非常難受。李志光向記者介紹了減輕不適的幾種方法。
1、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可用淡鹽水漱口,用10%硝酸銀塗於潰瘍或用咽喉靈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減輕咽痛症狀。
2、口服維生素C及B等。
3、抗生素對病毒性咽炎無效,但如有發熱,應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以便控制繼發性細菌感染。 如何區別手足口病
和疱疹性咽峽炎
疱疹性咽峽炎,由於其發病症狀和手足口病相似,又有“隱形手足口病”之稱,容易與手足口病混淆。那麼,如何把兩者區分開呢?
李志光說,疱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區別,就是疱疹性咽峽炎的疱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數孩子先是嗓子裡有疱疹,後發展到手腳心,少見於長在手腳背,並伴有發燒。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
另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咽峽炎雖然可能合並細菌感染,但是不會出現腦炎等並發症,也就是說,幾乎不會出現重症、發生生命危險。手足口病的少數患兒則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會導致死亡。
![]() |
新生兒肺炎會有什麼病理
產前、產時感染性肺炎 新生兒肺炎可發生於宮內、分娩過程中,稱為產前、產時感染性肺炎;或發生於出生後稱為產後感染性肺炎。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200萬新生兒死於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有什麼病理 產前、產時 |
![]() |
兒童挫折教育 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兒童挫折教育的方法 培養孩子的信任感。適用年齡:0~1歲,低幼階段。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後就應該開始。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家長格外的照顧與養育,家長應該積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