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要不要“貼秋膘”?
“貼秋膘”其實主要是我過北方的習俗,南方地區比較少見,但在人口大遷徙,加上網絡資訊發達的今天,很多地方習俗也開始流向全國各地。“貼秋膘”本身有一定的道理,由於炎夏季節暑濕困脾,易於出現飲食不佳,體重減輕的現象,而立秋過後天氣轉涼,胃口也開始大增,便可以吃肉食來補養夏季消耗,增強體質。
對於身體快速生長的寶寶來說,秋季進補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身體發育緩慢、挑食偏食、免疫力低下的寶寶。不過,腸胃功能不好的寶寶、正在患病的寶寶和肥胖型寶寶就不宜貼秋膘。
寶寶貼秋膘不宜光吃肉
傳統的“貼秋膘”習俗一般是大魚大肉,比如吃紅燒肘子、紅焖羊肉、汆白肉,以及肉餡餃子、炖雞、老鴨湯、紅燒魚等,但是孩子們的脾胃發育尚未完全,大魚大肉很容易阻礙脾胃消化,容易積滯,一積滯消化不好容易化熱化火,燥熱呼吸道症狀就會出現,因此寶寶最好還是要以均衡飲食為主。
對寶寶來說,“貼秋膘”應該是葷素搭配,體質瘦弱者更應該抓住秋涼這個好時光,適當補充肉類等動物性食物補益氣血,滋補肺腎。
寶寶貼秋膘要注重蛋白質的攝入,主要是豐富的肉類食物,如豬肉、牛肉等畜肉和雞肉、鴨肉等禽肉,魚肉和豆制品中也含有大量優質的蛋白質。
除了傳統的肉類食物之外,科學地“貼秋膘”還少不了各類維生素,多食用蔬菜水果、谷類等食物。秋補還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蓮藕、雪梨、甘蔗、銀耳等均有滋潤功效。
此外,秋季還要給寶寶補充鋅、鈣和硒,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功能。礦物質在肉類及動物肝髒中含量較高。
幾款寶寶秋季進補食譜
炖排骨
建議加入少量的醋,利於鈣質吸收。大些的寶貝可以連肉帶湯一起吃;小寶貝可以用炖好的湯煮面或熬粥,視年齡階段不同加入碎肉和碎菜。注意湯不可過於油膩。
魚泥豆腐羹
將魚肉蒸熟後再剔出骨刺,搗爛成魚泥。豆腐最好選用嫩豆腐,燒煮時可放少量的澱粉、香油、蔥花和鹽。
蛋餃
可用新鮮的、剁碎的豬肉或蝦肉加蔬菜做餡。生雞蛋打散、調勻待用。倒少許油加熱,用小勺舀出蛋液攤在炒鍋中,在蛋糊尚未凝固時加入餡,將蛋皮對折成半月形,像餃子那樣壓緊邊緣,翻面煎一下即可取出待用。一個個小餃子做好後,再倒回鍋中加水煮一下,即可食用。
鮮蝦肉泥
將80克香油、鹽各適量將鮮蝦肉洗淨,放入碗內,加少許水,上籠蒸熟。取出蒸熟的蝦肉,加入適量鹽、香油攪勻即可。
![]() |
肥胖兒童吃出健康苗條 試試交通燈飲食法
兒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吃得多動得少 據統計,我國有12%的兒童體重超標,為什麼如此的兒童成了肥胖兒?引起兒童肥胖的原因,一方面是遺傳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後天的喂養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吃得多動得少,這也是兒童肥胖的 |
![]() |
小兒感冒的相關護理措施
小兒感冒的護理措施: 1.合理飲食,感冒發熱的寶寶很容易出現食欲減低、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表現,飲食護理非常重要,總體原則是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果強求寶寶進食,將導致寶寶胃腸負擔重,對身體和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