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寶寶的特殊部位媽媽要這樣清潔

寶寶的特殊部位媽媽要這樣清潔

   頭皮

    新生寶寶的頭皮、眉毛、臉頰部位,經常會出現米色或黃色的油脂分泌,且會黏附在毛發上。這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問題,6個月左右就會自動好轉,媽媽千萬不要摳除或大力搓洗,否則很容易讓寶寶感染。     媽媽這樣做     ■去除頭垢:     ①用紗布巾沾濕輕輕擦拭。     ②假使皮垢較厚,可用一點點嬰兒油或凡士林輕輕按摩來軟化皮垢,再用沾濕的紗布巾擦拭,皮垢就會自己脫落了。     ■洗發: 寶寶的特殊部位媽媽要這樣清潔   ①新生寶寶:只需在洗澡時稍微用溫水擦拭一下即可。     ②大一些的寶寶:可使用寶寶專用洗發水或寶寶洗發沐浴精(露)。     眼睛     寶寶的眼睛是容易感染細菌的地方,在清潔臉部時,可以先進行眼睛的清潔。     媽媽這樣做     ■將浸泡過溫水並擰干的紗布纏在食指上,由眼頭往眼尾擦拭。     ■另一邊也一樣從眼頭往眼尾擦拭。為預防感染,可以換紗布的另一面,或浸過溫水,重新擦干。     ■寶寶眼睛周圍的肌膚非常敏感,因此動作一定要輕柔小心。     耳朵     許多媽媽看到孩子耳朵裡有耳垢,看著不舒服,就忍不住用掏耳勺給孩子掏耳朵。耳垢平時借助人的頭部活動、咀嚼食物、張口等動作多可自行排出,一般是不需要清除的。     媽媽這樣做     ■將干淨的毛巾沾濕後擰干,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輕輕擦拭外耳部位。也可用嬰兒專用的大頭棉簽為寶寶清潔耳朵,這種棉簽的棉花球頂部小、底部大,可防止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而不小心傷到耳膜。 寶寶的特殊部位媽媽要這樣清潔   ■給寶寶洗澡時,盡量避免洗澡水流進外耳道,如果不小心流進去,則可把孩子的頭側向一邊,有利於水流出,也用棉簽輕輕地把水擦拭掉,但不要把棉簽插進外耳道。     口腔     保持寶寶的口腔清潔非常重要很多寶寶愛吃甜食,如果口腔衛生做得不好,牙齒很容易出現黑斑,刷牙也刷不掉。     媽媽這樣做     ■1歲以內寶寶:每次喂奶或喂輔食以後,家長應該使用嬰兒專用軟毛牙刷/指套沾水輕刷寶寶的牙龈,或用干淨的紗布輕柔地擦拭牙龈。     ■1~2歲寶寶:用嬰幼兒專用的軟毛牙刷蘸清水給寶寶刷牙,每天兩次。     ■2歲以上寶寶:可使用含氟牙膏和專用的軟毛牙刷蘸清水刷牙,每天兩次。     小屁屁     寶寶的小屁屁是最易髒最需要清潔的地方,但常有些粗心的媽媽忘了幫寶寶更換紙尿褲,導致寶寶嬌嫩的小屁股變得紅紅的,甚至出現尿布疹。     媽媽這樣做     ■勤換尿布     選擇吸收性能好且大小合適的紙尿褲,新生兒每天平均更換10次左右,隨著寶寶長大可逐步減少到6~8次。若尿片被大便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寶寶的特殊部位媽媽要這樣清潔   ■勤洗小屁屁     一旦寶寶的臀部皮膚被污染,應及時用溫水清洗干淨,選用柔軟的濕紙巾(避免含有酒精及香料)或毛巾輕輕拍打,避免用力擦拭。     ■保持皮膚干燥     如果臀部皮膚發紅、潮濕,可適當地將皮膚暴露於空氣中,保持皮膚干燥。     ■塗抹護臀膏     在穿尿片前,可將含氧化鋅的護臀膏薄薄的塗抹於發紅皮膚處。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喝水溫度和量要注意

寶寶對水溫的感覺跟成人是不一樣的,寶寶喝水溫度和量要注意,下面爸爸媽媽來學習一下吧!  看到題目,當父母的你就可能疑問了,寶寶渴了就得喝水,難道還要有個時間表不成?沒錯,就是需要這個喝水的時間表。水是生命之源,

應對小兒腹瀉家長應該做的三件事

腹瀉,是小兒疾病中,僅次於呼吸道疾病的第二大疾病。然而,家長對小兒腹瀉的重視程度往往不夠,認為腹瀉是小病,挺一挺就過去了,實際上腹瀉損傷的不僅是孩子的消化道,還影響生長發育。還有些家長則重視過度,在小兒腹瀉時,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