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腹瀉嚴重的患兒需要靜脈輸液治療,這裡我們只探討口服治療。通常口服治療腹瀉的藥物包括以下幾類:抗生素類、黏膜保護劑、微生態制劑、中藥類等。讓我們分別來認識一下。
小兒腹瀉治療:腹瀉常用藥物
一、抗生素類這類藥主要針對細菌性腸炎,品種很多,選藥時醫生往往根據患兒的臨床特點和便檢結果,並結合孩子的用藥史及過敏史等。這類藥在臨床上的問題比較突出,濫用現象諸多,如家長心急,擅自加大藥量;一種藥不行,再加一種,盲目聯合用藥;醫生開的藥不管用,去藥店買廣告宣傳的藥或別人推薦的藥,造成重復應用;不規律用藥,時服時停,孩子成了試驗品。這些做法都屬於濫用抗生素,它最嚴重的後果是腸道菌群進一步紊亂,耐藥細菌大量繁殖,導致藥物難以控制的腸炎,即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因此,非“細菌性”腸炎是否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否則後患多多。
二、黏膜保護劑這類藥顧名思義,就是能覆蓋在腸黏膜上,吸附病原體和毒素,增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並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常用藥有思密達、必奇等。服這類藥需注意它的用法,一是空腹,二要強調與水調和的比例。空腹不是指飯前,而最好在兩餐之間;怎樣與水調和,務必認真閱讀藥物說明。這兩條做好了,會極大地減輕患兒症狀,縮短病程。
三、微生態制劑主要是指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一些有益於腸道正常菌群生態平衡的活菌制劑。它能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襲,調節恢復腸道的微生態,從而控制腹瀉。這類藥由於是活菌制劑,切記不能用熱水送服和與抗生素同服。另外,這類藥重在調理,如患兒單純消化不良或因腸外感染引起的腹瀉,症狀遷延反復時,可服用,但療程要長。
四、中藥類現有的許多中成藥制劑在臨床上都是行之有效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寶寶服藥的依從性,應避免飯後喂藥引起嘔吐,或硬喂導致寶寶強烈逆反,盡量尋求一些寶寶願意接受的辦法,使順利喂藥成為可能。
由於藥物諸多,服藥程序也有講究。比如病毒性腸炎或水樣便,則黏膜保護劑為必選,最好單用;抗生素與微生態制劑同選時,應錯開時間服用;西藥與中藥最好分開服用;慢性腹瀉長期服藥需注意藥物的副作用等等。一句話,強調對孩子的精心護理。
總之,腹瀉患兒如果藥選對了,用好了,既能縮短療程又減輕孩子的痛苦,也有利於他的生長發育。此外,對於腹瀉寶寶來說,合理用藥很關鍵,飲食調節也非常重要。所以提醒非母乳喂養兒的媽媽在喂養過程中,務必要掌握好喂養的時機和分寸,輔食添加嚴格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寶寶稚嫩的胃腸再受到侵害。
![]() |
身材矮小寶寶的食養原則
一般來說,人到20~25歲就不再長高了,而在這段年齡之前,供給足夠的營養(指兒童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素),可以促進孩子的身高增長。需要注意如下幾方面。 (1)供給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是兒童生長發育的最佳&ld |
![]() |
為什麼老外帶娃一個人就能搞定? 學學法式育兒經
四個症結 這位新手爸爸將國內家庭育兒效率較低的原因歸結為四個方面: 1.家裡的長輩很少給小孩使用尿不濕,導致消耗大量時間在小孩排洩問題上。 2.長輩從來不買現成的嬰兒食品,認為不健康,小孩的飯從買菜到做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