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治療用藥 >> 預防接種 >> 關於預防接種 >> 接種前後的准備及處理

接種前後的准備及處理

  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在兒童出生後1個月內,其監護人應當到兒童居住地承擔預防接種工作的接種單位為其辦理預防接種證。醫療衛生人員在實施接種前,應當告知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情況,並如實記錄告知和詢問情況。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應當了解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並如實提供受種者的健康狀況和接種禁忌等情況。接種後可進行抗體的檢測,從而判斷預防接種的效果。

  疑似預防接種不良反應是指在預防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後發生的可能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且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可分為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2種。

  一般反應是指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由疫苗固有性質所決定的反應,其臨床表現和強度隨疫苗而異。反應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內,除個別人因機體差異反應略重外,多屬輕微;反應程度是一過性的而不是持久性的;反應不會引起不可恢復的組織器官損害,或功能上的障礙(但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沒有後遺症,這是一般反應的固有特點。一般反應主要有發熱和局部紅腫,同時可能伴有全身不適、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綜合症狀。一般反應包括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

  (1)局部反應: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的紅腫、疼痛、硬結等。注射局部紅腫浸潤,根據縱橫平均直徑分為弱反應(≤2.5cm)、中反應(2.6~5.0cm)和強反應(>5.0cm)。

  (2)全身反應:主要包括發熱、頭痛、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等。發熱按腋溫分為輕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度(≥38.6℃)。

  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後所發生的概率極低的,對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等造成損害的,與事件相關的各方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異常反應包括無菌性膿腫、熱性驚厥、過敏反應、多發性神經炎、臂叢神經炎、癫痫、腦病、腦炎和腦膜炎、脊灰疫苗相關病例、卡介苗接種異常反應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濕疹治療不要首選藥物

濕疹是兒科常見疾病。其中小嬰兒特別常見。家長搞不明白孩子為什麼得濕疹?外用藥治療總是反復。其實大部分濕疹的原因是由食物過敏引起,其中牛奶蛋白過敏最為常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從食物入手。提醒家長朋友注意

厭惡法治兒童肥胖症

  厭惡法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