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預防
計劃免疫的常規疫苗
卡介苗
寶寶出生滿24小時,體重2500克以上,便可以接種。卡介苗是預防新生兒結核菌感染,一般來說預防效果可達85%以上,在新生兒時期尚未感染前,施打效果最佳。目前在國內使用活性減毒卡介苗來預防結核病,稀釋過的卡介苗保存時間僅有5~6小時,因此有許多醫院會集中時間來接種卡介苗。
乙型肝炎疫苗
分別在寶寶0、1、6個月大時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可經由體液及血液傳染,長期帶原者可能會造成肝硬化、肝癌等嚴重的疾病,因此必須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若媽媽為高傳染性帶原病毒者,嬰兒出生24小時內,須盡早注射1劑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劑常規乙肝疫苗。
百白破三聯疫苗
分別在寶寶3、4、5、18個月大時接種。此疫苗利用破傷風和白喉桿菌所分泌出來的外毒素,經減毒做成類毒素,並與被殺死的百日咳桿菌混合制成。第1次接種時,寶寶一般不出現全身反應,偶有低熱,一兩天也就恢復正常了,不影響吃奶。接種第2針和第3針時,有的寶寶會有較明顯的反應,可於接種後當天或第2天出現發熱,體溫可達38℃左右,伴有哭鬧、睡眠不安、喂奶困難等,但也多在兩三天後退熱。
脊髓灰質炎疫苗
又叫小兒麻痺糖丸,共5劑,分別在寶寶2、3、4、12個月及4歲左右時接種,12個月及4歲時為加強針。麻痺糖丸不是打針,需要父母來喂,喂時最好把糖丸整個放到孩子嘴裡,讓糖丸在孩子嘴裡慢慢化開,1分鐘左右可給孩子喂少量的水。由於麻痺糖丸使用方便容易推行,預防效果也很好且持久,不但自身會產生抗體,也可由接種後的寶寶糞便排洩後,散布到周圍,得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麻疹疫苗
滿8個月時須接種麻疹疫苗。接種麻疹疫苗後可出現全身反應,主要是發熱,可於接種後6~12小時出現,一般不超過38℃,不需要特殊處理。有的孩子接種後6~10日內可出現皮疹,一兩天後可自行消退,不需要處理。
乙腦疫苗
乙腦疫苗可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重點預防對象是6個月到10歲的小兒,小兒滿12個月時應注射第1針,1周以後注射第2針,1年以後加強一次,6歲、10歲應各再加強一次。疫苗注射應在乙腦流行季節前1個月進行,因為每年7月份開始流行乙型腦炎,所以預防接種多在春末夏初季節,即5月份完成。
計劃外的疫苗
水痘疫苗
接種對象為12月齡到12周歲的健康兒童。用法與用量為於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用消毒劑消毒,待干後皮下注射疫苗0.5毫升/人。有嚴重疾病史、過敏史、免疫缺陷病者及孕婦禁用。一般疾病治療期、發熱者緩用。副反應及處理:接種本疫苗後一般無反應,在接種後第6~18天內少數人可有短暫一過性的發熱或輕微皮疹,一般無需治療會自行消退,必要時可對症治療。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MMR三聯疫苗)
可同時預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三種疾病。這三種疾病都是冬春季兒童高發的呼吸道傳染病。凡是12月齡以上未患過相應疾病的健康兒童均可接種此疫苗,該疫苗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效果好。MMR疫苗是利用組織培養制造出來的活性減毒疫苗,使用皮下注射,對3種疾病的預防效果可達95%以上。
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若感染到此病菌,極有可能引發全身各部位的嚴重疾病。目前接種方式是建議嬰兒在2、4、6個月分別接種3劑疫苗,可以跟百白破疫苗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
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為季節性疫苗,每年秋冬季使用。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就可以接種。不過,以3歲為界,3歲以下的嬰幼兒需要注射兒童劑量。第一次注射一針,間隔一個月後再接種第二針,每次注射0.25毫升。3歲以上的幼兒就可以采用成人劑量,一次注射0.5毫升。注射疫苗後對流感的保護期為1年。
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不宜注射;具有過敏體質,尤其是對雞蛋過敏的兒童,一定不要注射;正患感冒或急性病發作的時候不要接種。
流腦疫苗
小兒在出生滿6個月時就要注射流腦疫苗,一般基礎針只注射1次(但在流行地區3個月後要復種一次)。第2年必須加強一次,才能維持有效的抗體水平。此疫苗與乙腦疫苗一樣是有季節性的,流腦一般在2~4月份為流行高峰期,因此流腦疫苗在這之前1~2個月時注射。
甲型肝炎疫苗
凡是對甲肝病毒易感者,年齡在1周歲以上的兒童、成人均應該接種。兒童初免時間為滿1周歲,成人無年齡限制。在發熱、急性傳染病、免疫缺陷病及過敏體質的情況下,不宜接種甲肝疫苗。國產甲肝疫苗適用劑量為每人每次1.0毫升,肌肉注射,可獲得4年以上的保護期,接種疫苗3年後,可進行加強免疫。進口甲肝疫苗,1~18歲每劑0.5毫升,19歲及以上每劑1.0毫升,之後6~12個月進行一次加強免疫,進口疫苗可維持20年左右的免疫效果,但是價格比較昂貴。
輪狀病毒疫苗
2個月至3歲嬰幼兒可接種。接種方法有兩種,第一種為疫苗內附的吸管吸取疫苗,送入小兒口內並使其咽下;第二種為疫苗被調制成適宜嬰幼兒的口味,從冰箱中取出後應放至室溫,即可直接口服,也可以摻入5~10毫升牛奶中(牛奶溫度不應太高,以適應嬰幼兒口感即可喂服),飯前飯後服用均可,應一次服用完,而不要一日分數次服用。副反應一般比較輕微,個別小兒會發生反射性嘔吐,極個別小兒有低燒和暫時性輕微腹瀉,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接種時請向接種醫生詳細介紹小兒的免疫情況及近期健康狀況。
知識鏈接
小病毒·大威脅
輪狀病毒主要是由糞口傳染,其病毒傳染力相當強。其中約50%-60%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輪狀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感染高峰期為秋冬季。輪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約2天左右。兒童感染後一般出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的臨床症狀,受感染的寶寶先出現嘔吐的症狀,數個小時之後,腹瀉物多為白色米湯樣或黃綠色量花樣稀水便,有惡臭。次數多達1天10次左右,症狀維持約1~2星期。若未妥善治療與照顧,可能會有脫水現象。若發現寶寶有昏迷嗜睡、小便減少、嘴干無口水,皮膚干燥無汗等,都是脫水現象,應及早就醫,不可延誤。
目前對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抗菌素無效,接種輪狀病毒活疫苗是預防的唯一有效手段。該疫苗使用方便、安全、免疫效果良好。
媽媽現身說法
照顧年幼的孩子是個重責大任,不僅要保護他們的安全,更要處處為他們的健康著想。寶寶出生後,要預防疾病的第一步驟,就是接種疫苗,只不過目前疫苗類型眾多,似乎讓家長們有點暈頭轉向,除了按照寶寶手冊施打外,邀請3位媽媽分享經驗,並請專家提供精辟解說,希望能解答您對小兒疫苗的疑惑。
![]() |
寶寶紅屁屁的原因
寶寶紅屁屁的原因 核心提示:不要將塑料布或橡皮墊等透氣性能不好的物品放在寶寶臀下,否則不利於散濕散熱,會增加對寶寶皮膚的刺激。 醫學上將紅臀稱為“尿布皮疹”,它跟以下原因有關: 1 |
![]() |
寶寶秋季腹瀉,護理招數你做對了嗎?
為何到了冬天後寶寶還會出現秋季腹瀉呢?兒科醫生表示,秋季腹瀉的流行季節實際上是每年10月到次年1月,其中10月到12月是流行高峰期,1-2歲的孩子此時發病較多。家長一定要把好“病從口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