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兒科經驗常識 >> 兒科相關疾病綜合 >> 寶寶的“喘息”不都是哮喘

寶寶的“喘息”不都是哮喘

  咱們先得聲明:有警覺性是好事,但不能說寶寶一喘就認定是哮喘,“病急亂投醫”更要不得。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外對嬰幼兒喘息認識的進展,國內專家們的觀點也在改變,有些舊觀點要及時更新,不能亂給孩子戴上“哮喘”的帽子。

  首先,“喘息”其實是嬰幼兒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只要寶寶患了下呼吸道疾病,這種症狀就很容易出現。

  喘息的病理基礎是由於細支氣管的炎症,黏膜充血、水腫,黏液分泌增加、栓塞使氣道狹窄所致,由於小寶寶不比成年人,自己咳嗽排痰難度比較大,所以一旦患下呼吸道疾病,咳嗽與喘息就可能同時存在,常見於毛細支氣管炎,而且常常反復發生。

  大多數嬰幼兒喘息的發作和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相關,最常見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等。研究發現,某些嬰幼兒可能僅有單次、輕度的喘息,持續2-3天,常是由於首次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毛細支氣管炎症。另一些嬰幼兒,可能每次受涼後即有喘息發作。

  所以,僅有一兩次喘息並不能斷定寶寶就是哮喘。那麼,寶寶反復喘息,是不是就一定是支氣管哮喘呢?

寶寶的“喘息”不都是哮喘

  其實嬰幼兒反復喘息,也不一定都是支氣管哮哮喘。反復喘息是支氣管哮喘的主要診斷標准之一,這毋庸置疑,所以發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一定要盡快帶寶寶去正規醫院,鑒別診斷。但凡是總有例外,並不是所有反復喘息的寶寶,就都是支氣管哮喘。有證據顯示,在兒童中有幾類以反復喘息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症候群,其中一部分病程遠比支氣管哮喘短,比如病毒相關性喘息就是其中一類。

  病毒導致的喘息性疾病中,最常見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性毛細支氣管炎。這個病恢復後,常表現以反復喘息或哮喘樣症狀為特征的反應性氣道疾病,當然,它也是支氣管哮喘形成的危險因素之一。但RSV毛細支氣管炎之後的反復喘息,並不都是支氣管哮喘,而且危險性會隨著患兒年齡的增大而減少。因此許多學者認為,雖然RSV毛細支氣管炎後可以出現反復喘息,但僅有少數兒童在青春期發展為哮喘。

  除了RSV外,其他病毒也能導致反復喘息,大部分3歲內有喘息發作的兒童預後良好。大約有1/3的兒童會反復發生喘息,但其中60%的兒童到6歲時喘息不再發生。這部分兒童的肺功能天生就要弱一點,在發生呼吸道疾病之前就較正常兒童低。

  由於這種嬰幼兒喘息的鑒別診斷很困難,與支氣管哮喘的症狀和肺功能改變都很相似,所以在診斷上就特別要注意。爸爸媽媽當然不具備這樣的專業醫學素養,這就需要臨床更有經驗的專科醫生來判斷。畢竟,漏掉一個哮喘對寶寶來說肯定是很大的傷害,但如果誤判一個哮喘,不僅家長壓力大,也會帶來過度治療的情況。這都是醫生要避免的。

寶寶的“喘息”不都是哮喘

  另外,我們還可以了解下支氣管哮喘的高危因素。

  1、父母患有哮喘。哮喘具有家族遺傳的特征,這點毋庸置疑,所以如果爸爸媽媽自己有哮喘,那麼寶寶一旦發生喘息,肯定是要高度警惕的。

  2、醫生診斷患兒有異位性皮炎,比如濕疹。

  3、醫生診斷患兒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和過敏引起的支氣管哮喘,可以通俗理解為同一類問題,在呼吸道不同部位引起的反應。有過敏性鼻炎的孩子,日後發生過敏性咳嗽、哮喘的風險,可多是要高於健康孩子的。

  4、非感冒引起的喘息。

  5、嗜酸粒細胞4%。

  當然,醫生診斷的時候也不是僅憑一兩個高危因素就來診斷,會結合寶寶的症狀、指標以及其他情況(例如家族遺傳、過往病史)來判斷。如果確實是哮喘,當然要在醫生指導下配合治療。但如果並非哮喘,而只是與病毒感染相關的早期暫時喘息,那麼也要避免過多的恐慌,以及過度的治療。

 

  精彩推薦   育兒新知| 寶寶睡覺時翻白眼正常嗎?   兒童心理| 孩子有心理問題怎麼辦   兒童用藥| 寶寶經常吃藥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疾病治療| 孩子出現眼睛浮腫三大原因要重視   媽媽關注| 吃安撫奶嘴要比吃手指好 點擊查看更多兒科資訊精彩內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接種知識

Hib主要通過空氣飛沫或接觸已受感染病人的分泌物傳染,Hib感染通常在鼻和喉部開始,繼而播散至其他部位及引起疾病,這些部位包括:皮膚、骨骼、血液、脊柱及大腦、肺、心髒、關節。Hib引起的疾病主要襲擊小於5歲的兒

寶寶便秘的表現和原因!

便秘引起的排便困難常常使寶寶痛苦難言並且哭鬧不安。爸爸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寶寶要及時發現寶寶便秘的信號,及時預防寶寶便秘!  嬰幼兒便秘是一種較常見的症狀,根據引起便秘的不同原因可分兩大類,一類屬功能性便秘,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